感谢观看,大家好!我是钱静,北京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管理心理学。关于个人成长,我已进行了15年的研究。考研笔试成绩即将出台,各位同学也在不同的阶段面临着毕业论文和未来选择等诸多难题。在今天的这期音频中,我将继续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和启发。
前老师您好,我是之前与您连麦分享喜讯的那个海外小淘,现在正式开始了我的博士生活,也就是您提到的特别的项目。博士生学习初期,我们需要和导师制定一个监督计划,这大致是讨论一下您在接下来的四年或者更长时间内想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这样,老师才能更好地帮助您达到目标。我现在有些不确定,未来是否要留在学术界。我的工作目前在医院环境中,我的导师都是医生,是否留下来我还需观察。这项目与美国的公司有合作,但他们只对能商业化的部分感兴趣,而且公司在荷兰并没有分布。因此,现在毕业后的去向对我来说非常不确定,我想请教您,如何在这四年的时间里积累一些经验,以便将来做出更好的就业决策?
首先,我想问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项目的资金来源是什么?实际上,资金来源有三部分:一部分是我的导师提供的,另一部分是公司提供的,还包括通过荷兰政府的资助。这意味着这个项目并不是单一来源。其次,关于我能否顺利毕业的问题,决定权在我的导师手中。导师会根据项目的需求和学生的表现来评估我们的毕业条件。至于计划的制定,他们跟我谈过,但还没有详细讨论过关于我未来的方向。
目前,我希望您能帮助我明晰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我想去公司,主要是因为我之前没有公司工作的经历。能够在这个项目里积累经验对于我后续的职业选择非常重要。我的导师在这一领域的资源也很丰富,他们参与了不少合作项目,但需要我自己去联系。由于项目的特殊性,我是该组内第一个做这个方向的学生,因此希望能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虽然有很多的挑战,我相信通过与导师的深入沟通与合作,我能在这个项目中找到合适的成长路径。同时,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合理的比例,既能参与到已有的、成熟的项目中,获得相关的训练与成长,也能尝试一些新的、具有探索性的项目。毕竟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是为了自我培训,还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视野和灵感。希望再次得到您的指导,谢谢!
我不能接受不行,必须得行。这个必须的前提就是我刚才提到的,你得给自己自主安排。因为他不会为你操这份心。他甚至不是不关心你,可能伦理上他关心你这个人,但他不关心你的未来。他认为未来是随着情况而变化的,而不是计划出来的。很多人都有这种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因此,你一定要做自己的主人,拖着他走,而不是希望他给你规划什么。他规划不来,对于他们而言,就是随遇而安,一期一会。虽然说的不那么好听,甚至可以说是不负责任,但人家没有坏心眼。实际上,人家不是刻意去拖你或不负责任,他们的价值观就是未来不是规划出来的,你别着急,走一步算一步吧,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也让他们拥有了让人羡慕的松弛感。
不过,在这个阶段,我认为你要自己多琢磨一下,列出你毕业时至少要具备的东西。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事业压力如此大的国外。你别听他们胡说什么不重要,能力才是关键。那么,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你的能力就比别人的强呢?到时候还是要被别人压制。那里的人其实讲究传承,有内外之分,一点都不比我们这边的情况弱。你要知道,甚至有些情况下还涉及到血统问题,那你就更麻烦了。所以,还是要拿出一些硬通货来。不管是在公司还是在别的地方,都是这样。你给自己设定了一个非常好的位置——博士岗位,你是拿着钱上学的,很多人都非常羡慕,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真的放松了。你离最终的松弛还有一段距离。
我记得我的导师也让我思考过自己的发展方向,现在想想,你到底要什么样的成果呢?这个问题我曾努力去想,但往往感觉不太清晰,甚至有时会有些混乱。他问你这个问题非常好,你应该去之前做功课,看看他发表的最佳刊物,然后告诉他:“我的研究方向要向这样的方向努力,您能告诉我该如何努力吗?我愿意自己去付出努力,遇到任何困难都愿意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再来麻烦您。”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大家都是人,谢谢老师。
钱老师,您好,很高兴能连麦。现在我是一名演艺的学生,有两个问题想请教您。一个是关于学术方面,与导师讨论后,我选择了一个难度较高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这个方向如果有成果的话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老师又给了我几个可以快速出文章的小课题。为了避免同行抢先发表相关成果,我经常整天都投入在论文的工作上。等投完论文后,再回头来看那个难的方向的内容时,发现自己忘得差不多了。我想请您指导一下,如何平衡写小论文与研究前沿课题的时间。
首先,你这个问题很重要。你老师给了你几篇小论文的建议,而你已经有一篇论文投出去,现在正在复审中,另外一个课题也在开展当中。你说的这个情况,就是小论文的写作背景还没完全完成,但一部分图表已基本出来。在你毕业时找工作的话,几篇小论文能够帮助你找到一个还不错的工作。关于工作方面的了解不是很多,但我现在准备去攻读博士,学校要求至少有两篇SCI论文,还有一到两篇EI论文。因此,我建议你把第二篇论文先写完并投出去,不要顾虑大的论文的进展。投出去后,你同时就有了两篇在审稿的论文。你可以开始专注于你的大论文,一旦小论文有反馈回来,你就可以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明白了吗?
那么,小论文方面要把进度抓紧,而大论文则需要确保质量。因此,我必须夯实基础,不可急于求成。急于发表论文往往会影响到研究的深度和质量。尽量把小论文处理得快一点,收到反馈后在一周之内就进行修改并发出去。这种方式可以使你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成果。我明白了。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社交方面。有几天前,老师让我们提前返校,但这是自愿参与,除了大师兄,其他同学都觉得距开学还有十几天,没有必要花费八九百元租房子到学校学习。然而,昨天我从一位博士师兄处了解到,导师的妻子最近要做手术,预计住院十几天。我的导师需要照顾她病重的父亲,有些事情难以分身。因此,我想为我的导师分担一些压力,并且作为女生,我觉得可以去陪护师母。
但我有三个顾虑:第一,导师看到我来,会不会想,我的同层同学是不是也应该来?这样会打乱他们的返校计划;第二,他们知道我去照顾师母,会不会觉得我在巴结老师?第三,我担心我的导师会觉得我不关心工作,反而关心他的私事,这样似乎有点越界。所有这些事情你都不必过于担心,关键在于你的内心。只要你是真心想去做这件事,可以直接和他沟通。一会儿下播后,发送信息给他就可以了。不要考虑别人怎么看、怎么想,也不要担心他对你的动机有什么看法。这都是小事,只要出于真心去付出就好了。
互相矛盾的事情,如果他连这个都承受不了说明他内心不够成熟,需要成长。你听完老师这样说,心里踏实多了。我本来就是打算向老师请教,然后再决定这件事情。我还想再说一遍,看到很多人对此发表看法,我认为大可不必。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奋斗之路,每个人都有特长,都有独特的个性。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攀比,譬如你说的那位同学,看到你去照顾师母,就在那叽叽歪歪。这样的表现只要你不想去,大家都可以选择不去;如果你想去,即便大家都不去你也可以提出。这个决定在于你自己真心的选择,而不是出于外力的压力。即使是父母建议你去,如果你不想去,也完全可以不去。因为这是一件额外的事情,师生之间并没有必要做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