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而下的论证不仅仅是因为你看到很多人都在做,所以它的胜出概率很低,而且它的趣味性也相对较弱。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更重要的呢?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有一个创意,这个创意是别人没有做过的,并且在构型上是合理的,那么用户其实不会在意你代码的精巧性,他们只会关注你是否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因此,当AI编程的出现,或者类似的AI能力实现时,它能够降低创作者的门槛,便会带来一种创作平权的感觉。
我很抱歉让你哭了,这次的失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反而让我以后很喜欢做60分的产品。投资人们相信,极少数的不稳定因子可能会在缝隙中长出一个比B转还大的东西。你好,欢迎来到启示副AI客厅,我是启示副。这是一档关于如何在AI时代更好创造和生活的播客。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一位著名的独立开发者海伟,来到我们的节目,一起聊聊独立开发以及他最近正在开发的产品。请他给大家打个招呼吧。
大家好,我是海伟。我很早之前就关注了极客上的信息,最近我发现我做了一款非常有趣的产品叫做魂旅。然后我们可以从这款产品开始聊起,讨论他关于创作的一些想法。那么,海伟能否请你介绍一下魂旅是一个怎样的产品呢?魂旅是一款AI云旅游的APP,我们的口号是“身在宫卫,魂游万里”。这一产品主要是针对上班族、学生党以及宝妈等群体,特别是那些在工作和生活中忙碌而无法出行的人群。以往这些用户往往通过刷视频来缓解压力,但旅游的关键在于自由度和个人故事的体验。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让AI替用户进行旅行,AI会根据用户经过的地理位置生成一些内容。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文字和语音,之后还可能会增加图片、视频甚至3D等内容,这些都可以模拟真正出行的感觉。用户只需选择自己的载具以及想要出行的地点,就能踏上云旅游的旅途。俺也想知道这个产品的灵感是如何产生的,因为这个点子真的太酷了。我们在建设AI的过程中一直在进行各种demo尝试,其中有一个想法是将输入框去掉。我们认为输入框是一个相对落后的交互方式,它更适合创作者而非普通用户。像字节跳动与百度的对比就很好显示了这一点。
百度的搜索需要用户具备强烈的目标性,使用频率比价低。而字节的方式是主动推送内容,用户在浏览的时候会被自动标记,通过点赞、评论和浏览时间来推荐下一个内容。这一思路相当独特,相当于打造了一个数字分身,它可以根据用户的性格特质去收集网络上可能感兴趣的信息,为用户呈现出来。如果要去掉输入框,就必须在信息源丰富的环境中进行操作,比如用户去到某个地点,AI就能基于地理位置讲述相关故事,甚至提供当地的新闻信息。这样一来,用户无需打字,仅需到达目的地,AI就能主动推送相关内容。
至于这个想法从构想到成型花了多长时间,实际上是在去年12月份有的想法,到2月份产品做好,总共花了两个月,这个效率还是蛮高的。我们在业余时间进行这项工作。魂旅这个产品在市场上似乎很难找到相似的对标,因此我们没有从市场分析的角度寻找对标产品。我们的理念就是去掉输入框,同时希望能在信息源丰富的地方进行创新,因此我们一直在寻找AI加地理位置(LBS)的场景。
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玩《GTA》,开发团队为了增强用户的沉浸感,将迈阿密、洛杉矶、纽约等地1:1复刻,这让玩游戏的人在现实中有机会外出游玩时,会选择去那里打卡。一些评论提到GTA的真实感及其故事深深打动了他们,这种经历让我们想复刻这种体验。最初也是因为看到这样的评论,才激发了我们做这个产品的想法。
我觉得使用“魂旅”之后,感觉自己在家里也能游历世界各地。它根据我所经过的地方,提供很多提示,告诉我今天可能发生了哪些事情,或者周围有哪些有趣的东西。在我看来,这个产品的完成度还是挺高的,能够在两个月的业余时间内把它开发出来,实在是很了不起。听你说“魂旅”其实并不是你的第一个产品,那在“魂旅”之前你的创业经历是怎样的呢?这可真有点复杂。从大学说起,我是在广东工业大学上学的。2015年我入学时,校园内流行着一个口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那时候我刚上大学,对这些事物充满了好奇。学校还专门开设了两个名为“创六”的创业空间,我便一直想参与其中,多次前往。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些人,跟着他们参加了“挑战杯”和“互联网+”的比赛。直到有一次,一位私人投资人看中了我们某个项目,便投资了一笔资金,让我们开始在学校推进自己的项目。
这个项目是我第一个创业的尝试。我们的平台是一对一的咨询服务,将优秀的人才与用户连接。在项目初期,我们也是从面试入手,邀请大公司的师兄师姐上线,让用户斟酌后选择进行咨询,单价大约在一两百。我们设计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投资人的青睐,他们催我们尽快落实。然而,那是我第一次做产品,犯了所有该犯的错误。经过半年的努力,我才完成了一个demo,然而由于对完美主义的追求,过于注重细节,所以并没有接触到市场。最终上线后,我未达到预期,用户不足一千,付费用户更是寥寥无几。这次的失败让我印象深刻,也促使我之后特别喜欢创作那种“60分”的产品。
这个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教训让我明白,60分的产品其实能更好地与市场接轨。如果一个产品做到90分,而数据和用户反馈平平,那说明它没有成长空间。反之,如果一个产品只做到60分,比如教务系统,看起来问题一堆,却能吸引很多用户,那就说明这个需求点是真实存在的,具备了成长的潜力。你的学习能力真强,第一次经历后就意识到这一点了。创业失败后,我们并不想回学校,看到小程序逐渐火爆,我便开始尝试做一些乙方的小程序解决方案。可以说,这次是我第一次赚很多钱,一年大概有两百多万,确实很多。然而,在这过程中,由于我自认为是一个产品经理,实际上我写下了超过70份的PRD,但没有一个产品发展得很好,许多都是老板一时兴起做完了就没下文,这对我个人成长帮助不大,因此我选择了离开,进入一些技术型公司去学习产品。
坏的经历有时能教会我们重要的道理。例如,我们在律师事务所期间开发的抖音小程序,接触了大量新客户,其中80%是新用户。因此,在考虑功能时,我们并没有充分考虑用户的流程。但是在我们目前的公司,很多用户是基于流程的,用户能感知到产品的长远价值。这就意味着产品设计变得尤为重要,每个功能的设计精巧程度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此外,这些功能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验证,比如背词功能。如果用户能够真正掌握这门语言,并且感受到背词的效果,那么它就会通过成就反馈给用户,体现出长期的价值。这与之前的短期价值有很大不同,我发现业务之间的确存在差异。有些事情我们试图复刻,但没有成功。这些失败的经验反而让我们明白,问题并非只有通用的解决方案,而是需要因地制宜。
在这家公司待了多少时间呢?大约三年多。在这期间,你有在业余时间继续做产品吗?是的,从第二年开始,我参与了一个名为“极客AI黑客松”的项目。这次活动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我有律师咨询的背景,我们准备了两个项目:第一个是律师AI,这是一个商业化路径相对清晰的项目,符合用户对话的思路。但第二个项目——数据矿的想法则是因为在现场发现有很多参与者都是法律人士,而我们并没有突出的优势。于是我们决定放弃第一个想法。
后来,我和合伙人讨论后,决定执行另一个方案。最初是他想创建一个类似贾维斯的私人管家,希望能无微不至地帮助人们处理问题。但他意识到,目前的技术形势并不能完全实现这一目标,因此他想到如何将“察言观色”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