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我的好朋友月月,一起来探讨AI在快速普及下的家庭教育问题。作为家长,我们经常在是否应该让孩子早一点接触手机和AI工具之间感到纠结。一方面,我们担心孩子会沉迷于游戏,过度依赖AI从而走捷径;另一方面,如果不让他们接触,又会害怕他们在未来AI驱动的社会中落后。因此,我们今天想要讨论的主题就是,如何在AI时代做好家庭教育。非常欢迎月月参与这期播客的录制,让我们先请她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现在在做些什么。
月月说:“好的,hello居文,我很高兴能来到这期播客,也是我第一次录播客。我们之前是同事,现在我居住在成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通常在社区的公共场合会介绍自己是一个重度育儿爱好者,喜欢召集社区的小朋友和我的孩子一起做游戏。而更多的时间,我则是在做一个家庭教育平台的推广,直接面向家长,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教育和养育孩子。这份工作是我一直以来关注的领域,看到你朋友圈的内容后,我很想和你聊聊AI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点。”
月月补充道:“我想了解一下你对孩子教育的风格,是否关注孩子的起跑线,或者是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成绩并非重点?”我告诉她,我其实没有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和兴趣班,所接触的家长大多也是不那么“鸡娃”的那一类。我认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应该以科学的方法来引导,而不是简单依赖补习班或兴趣班。虽然在家庭教育中,确实存在一些家长一边是盲目“鸡娃”,一边是放任自流,但我倾向于用科学和理性的方式来支持孩子的成长。
月月继续询问我这样的教育风格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对此,我表示,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可以证明这一点,他的成绩也不错。而更加令人欣慰的是,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都非常强。这确实是许多家长所追求的理想状态。而有些家长的做法,像是帮着孩子做作业或者逼迫孩子学习,可能会导致孩子的主动性下降。在我看来,主动性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
在谈到AI对教育的影响时,月月提到,她在孩子的教育中也开始使用这些工具。她表示,在家庭内,使用手机的权限是开放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智能设备。比如最近孩子有个语文作业需要写关于家乡过年的习俗,而她的老家在西北,孩子对此并不熟悉。于是,她鼓励孩子使用AI工具进行搜索和提问,最终完成了作业。月月谈到,孩子已经能够独立使用她以前的手机,并且管理自己的社交账号,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值得提倡的。不过,她也注意到,尽管孩子可以自由上网,她并未为他配备电话卡,以控制网络使用的环境。
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在主动学习和探索中成长,令月月深感欣慰。经过讨论,我们认为,AI工具在孩子的学习中确实能发挥积极作用,但如何平衡使用,是每位家长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装电话卡是为了在更多外出的场合中能够自由使用。其实是因为他没有配备电话手表。你知道很多小朋友可能会有那种电话手表吧?我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认为这样的设备不太合适,所以成功地说服了他不配备电话手表。因此,现在他跟同学出去玩的时候,联系上可能会有点不便。他提出的诉求是想配一张电话卡。反正这个时候我在拖延,可能过段时间也会给他配上。你刚刚提到他开始用DeepSeek去写作文,刚好在春节那个时候DeepSeek非常流行。我是否引导他去使用,还是他自己在用的时候去获取信息呢?他开始关注DeepSeek,其实是我引导的。在春节的时候,我跟他说这个工具很厉害,可以用来问一些问题。
他最早用DeepSeek提问时,会去问一些关于他追的二次元动画的问题,还会评价说:“这个AI真是人工智障,这都不知道。”这可能是因为他对剧情的理解有些偏差。我也会告诉他说,AI是一种工具,我们要对它的答案进行思考,它不一定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在这样的引导下,他就开始积极使用。你是什么时候允许他可以自由使用手机的呢?是在四年级吗?除了学习过程中使用手机,你还有设置其他限制吗?比如说时间段或者是手机上安装的应用必须是学习类的,经过筛选的,还是说他也可以接触游戏呢?
这个情况确实因孩子而异。我们家的手机使用限制是从给他手机后开始逐渐制定规则的。这在家庭教育上其实也有一些理论依据。我把手机给他,是因为我认为手机本身就是一个工具,大人都离不开它,而对于小朋友来说,他们也充满了好奇。在他主动要求之前,我就表达了一种开放的态度。正好他需要用手机在微信上查作业、背单词和打卡,这时候我就很自然地给了他。在他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就开始逐步制定规则。比如说,目前我能想起来的三条规则。第一,手机不能带到床上玩,可以在沙发或课桌前,但不能放到高低床上。这个他比较能接受。第二,手机充电有固定位置,因为旧手机需要经常充电,所以只能在客厅充电,不要拿着没电的手机在写字台上乱放。他也能接受这个规定。第三条是可以打游戏,但网络游戏是不能充值的。他对这三条规则也没有异议。游戏的时间段也不限制,因为他的自制力还算不错。
比如说像蛋仔派对这样的游戏,很多小孩都在玩,这个游戏风靡儿童界。他也是最早玩这个游戏的孩子,通过家庭教育的系统性,他的日常安排很充实,所以他不会经常拿出手机。在他四年级玩蛋仔派对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周末或周五晚上做完事情后才玩。他会主动要求我把iPad给他玩,因为我觉得手机屏幕太小了。像现在他玩光御,也是一个社交类的游戏,我们没有特别限制他的时间。只要是在他精力允许的范围内,不影响正事,我觉得玩一天就十多分钟,确实不算过分。这样的话,他就和手机的使用达成了一个平衡。
在这个过程当中,确实是通过逐步建立规则来引导他形成了这样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担心和焦虑的地方吗?当然会有,所有的担忧和焦虑都是源于对未来的未知。我敢于把手机给他也是因为在家庭教育上我有信心。我对手机的看法比较客观,首先我不能否认手机的吸引力,对这代孩子来说它必不可少,你无法忽视这一点。第二,我也没有回避孩子在自制力上不成熟的事实。他在这个年龄段确实容易成瘾,而且手机对视力和生长发育都会有负面影响。明确了这两个前提后,我才决定让他使用手机。过程中难免会有失控的时候,比如说这些规矩是怎么定的。我发现他有一次在床上玩手机,虽然他很少赖床,但我一掀开被子就发现手机在里面,这时我就立刻定下规矩,手机没收五天。在这五天里,他不能使用手机。这在我们的体系中被称为“用结果代替惩罚”,这样他就意识到了这条规矩的重要性,之后也没有再在床上玩手机。最近一次放假时,他使用手机时间过长,我问他一天用多长时间,他说大概两个小时,但我打开后台一看,发现他用到了五个小时。我表示不太能接受,希望他能够自主管理。但也发现,他随着年纪增长,开始有意识地去修改手机使用时间。
他把屏幕使用时间清零了。我刚好在他修改完之后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只能接受手机被没收十天的惩罚。他心里也明白自己做错了。我告诉他,如果手机的使用影响了我们之间的信任,破坏了我们的关系,那确实是个问题。于是,这十天他就不可以使用手机了。他也很配合,态度很好。这样的交流过程,逐步帮助他强化自我管理能力。
我发现现在的小孩都很聪明,他们学习得非常快。比如说,你跟他约定的时间,他就会迅速找到规则,然后进行调整。因此,我建议大家在让孩子使用手机时一定要谨慎,前提是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上。如果关系变成了猫抓老鼠的局面,孩子总是寻找规则的漏洞,那显然是一个不健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