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0【她和她和她】Rosa:香港身份还能上车吗?“优高才”过来人的压箱底分享

媒体链接

内容要点:

  • 1. 节目《她和她和她》旨在分享100位女性的真实故事,鼓励听众探索不同的人生可能性并进行互动和分享。
  • 2. 主播Tiffany和嘉宾Rosa讨论了在香港申请身份的优势和过程,尤其关于高材生和优才计划的申请条件和误区。
  • 3. 香港的教育体系相对宽松,给予孩子更多升学机会,与内地的竞争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 4. 申请香港身份的过程中,了解政策变化和选择可靠的渠道至关重要,以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
  • 5. 政策的变化与发展为有志移居香港和在此创业的人提供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在疫情后的市场复苏中。

嗨,欢迎收听《她和她和她》,我是主播Tiffany。在这个节目中,我们将听到100个了不起女性的故事,探索100种人生的无限可能。这是一档女性对话节目,每一期都会邀请一位素人女性嘉宾,分享她们的真实经历、探索过程和成长故事,以及她们的爱与智慧。希望通过这些分享,能真实记录、启发思考,鼓励大家自由探索。同时,我们也期待听众朋友们的互动与分享,感谢大家的收听。

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发现这档节目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背靠着祖国大陆,拥有深厚的供应链和丰富的劳动力市场。它面向的受众广泛,代表了整个世界,因此所能看到的机遇也非常多。这种优势是它从过去到现在最核心的竞争力。家长们在养育孩子时,常常会有牺牲自己职业生涯的想法,认为为了孩子可以放弃一切。实际上,这种态度有时会让我们的人生选择变得更加僵硬。

大家好,我是Tiffany,久违了。在这期播客中,我想为听众朋友们做一个阶段性的更新。过去一年多里,我开始往返于京港两地,开展一些新事业。今天,我特别邀请到了我的前同事、前学长和现在在香港一起工作的事业伙伴Rosa,和大家聊聊这两年横火的香港身份。我和Rosa同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友,毕业后她在北大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硕士。硕士毕业后,我们又在同一家公司工作,都是在金融国企。

从那时起,我心中就觉得Tiffany就像一个创业领域的前辈。她的勇气让我十分佩服,尤其是她在创业上展现出的敏锐嗅觉。在大家还不理解小某书是什么时,Tiffany已经是其上的十万家博主。而在我们对香港身份还不甚了解时,她已经开始尝试这种新身份。今天的节目是我们进行一次直播,同时也在录音。在准备过程中虽然有些惊心动魄,但也恰好呼应了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香港与大湾区的融合。

我想请Rosa分享一下我们的波折经历。最开始,我们计划在香港的海警房进行节目录制,但由于我们在海外的账号无法播放,我们几人不得不急忙赶回深圳,所以今天的对话就在这里展开。我们今天的主题大致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关于优才高才计划,这些计划适合什么样的人群,我们会详细解析它的申请要求及其误区;其次作为过来人,我们会分享在香港工作、居住和上学的实际感受及与当初想象比较的差距;最后,我们将对比几种不同的身份选择,帮助大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在此,我想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离开国企后,我一直在教育行业,主要提供美国方向的留学咨询和升学规划服务。随着市场和需求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能够为孩子寻找体制外的出路。因此,我开始关注香港身份的咨询,最初是因为有一位客户需要帮助。他们的孩子在香港国际高中就读,并希望申请美国大学。这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香港的教育体系及身份政策。

我有一个朋友,他住在北京。他的小孩在香港的客户家里住,我觉得这事情很奇怪。我问他,为什么这个小孩会住在你们家。他说,这个小孩当时在北京参加某个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巧合的是,那一年他也刚好办好了香港的身份,这意味着在北京时,他可能无法进入一个好的高中,但因为香港身份的到来,他获得了在香港升学的机会。因此,身份的变化对他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对此事产生了敏感的兴趣,于是我深入了解了一下。

后来,我知道了Tiffany当时申请优才的情况,整个流程其实相当专业。经过一番考虑,我发现我们家也可以申请高材生的身份,所以决定沿着这条路申请。高材生的申请流程非常迅速,我和我们的孩子作为受养人都成功获得了高材生的身份。正好在今年,我的先生在内地金融行业面临一些波动,他想寻找更多机会。与此同时,香港一家公司给予了他一个不错的offer。因为我们有高材生的身份,所以迅速行动起来,我们就去了香港。由于我自己在创业,地点比较灵活,因此我也和家人一起搬到了香港,我们的小孩现在已经成功插班到维多利亚幼稚园,就读于香港比较有名的学校里。这个身份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起到了托底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备选方案,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这个经历。

这也是我们今天想讨论的重点,关于如何在考虑是否申请香港身份时做出决策,家庭的需求有哪些。很多人申请香港身份,尤其是考虑教育方面,主要还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升学问题。这让我思考是否应该为孩子在香港升学准备一个备用的方案。因此,今天的讨论将集中在这个话题上。果然,老师的口才很好,原本以为是轻松的聊天,结果她一口气说了一段不少的内容,真的是即兴发挥。最近工作很忙,包括我的朋友还参加了家长会,所以我们并没有深入讨论。其实我们之前对这些话题也重复聊过多次,算是心有灵犀。

刚刚若纱介绍了她的背景,讲述了她什么时候开始关注香港的申请,以及怎样在香港落地生根。至于我这边,我是优才的申请人,申请是在2021年提交的,那时还没有高材的制度,算是早期阶段。当时的宣传并没有像现在这样铺天盖地,我唯一知道优才计划是通过一些娱乐圈明星的成功案例,因此我觉得这个计划离我很远。我并不属于大众所熟知的那种优秀人才,直到我有一位朋友顺利申请成功,我才认为我的背景与他类似,于是决定尝试申请。

我动机源于在疫情期间查看各种项目,许多项目都需要花费很多金钱和时间去准备考试,专业门槛也很高,这是一项重大的决定,因为这意味着我要离开家乡去一个遥远的地方重新开始。可是通过朋友成功的案例,我发现香港项目的门槛并没有那么高,没有太多心理负担,于是决定尝试。我的材料准备得很快,递交后六个月就收到了批准,这是我认为相对较短的时间。因为我是在疫情封关期间,于2023年1月来香港激活身份,现在面临第一次续签的情况。算是和高材生的申请一起到达香港的状态。

尽管我算不上第一批,但因为较早激活身份,准备和了解的工作提前进行了。我是个相对严谨的人,做了很多功课并与许多人交流,期望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人。现在的市场上,确实出现了一些机构,因红利期而兴起。虽然这些机构为了商业机会而云集,但其中的水准各有高下,我们需要选择做得扎实的机构。

在我们身边,常常会因为拿到了某种身份而有朋友前来咨询,有时他们从其他地方获取信息,也会与我们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确实存在一些陷阱。例如,有些机构会说,给我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就能给你办理保养区(保养资格),但直白地说,怎么可能一个机构能说的算呢?政策经常会调整,最后的审核并不在这些机构手中。我听过一些内地朋友说,这些机构似乎有特别的门路,有特别的关系,所以给了钱就能搞定一切,其实这并不是事实,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以免最后亏了钱又耽误时间,最后不仅财务付出还没有得到承诺的结果。

这些事情,并不都是他们所说的那样,政策总会出现变化,没有人能保证事情一定会按照他们的说法进行。此外,有些行为看似处于灰色地带,但实际上香港那边的法律制度对这类事情的处罚非常严厉,毕竟无人证公署是很严格的。比如说,如果你花了几十万去买工作证明,最终承担责任的将是你自己,你要冒这样的法律风险,对于某些人来讲,确实需要慎重考虑。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周全的考虑,孩子为了身份来到香港,而自己却无法保证到达,这就是一种风险。

例如,DSE考试的情况,最近有新闻指出,如果你没有在香港学习达到规定的时间,直接在内地生活,这可能将来不会算作本地学生的身份。然而,过去有很多中介利用这一点来诱导客户,误导他们建立香港身份,声称只需在大湾区参加一个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