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4:MBTI是刻板印象还是科学工具?|我们因何而不同

媒体链接

内容要点:

  • 1. 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是一种人格测试工具,广泛用于自我探索和职业指导,尤其在招聘过程中被大量企业采用。
  • 2. 尽管一些人对MBTI和星座持怀疑态度,但这些工具为社交提供了共同话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行为模式和个性特征。
  • 3. MBTI的四个维度中,N(直觉)与S(实感)和T(逻辑)与F(情感)之间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在交流时的主题选择和思维方式。
  • 4. 虽然MBTI可以揭示个性特征,但每个人的性格仍会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因此与他人的深度交流对了解自我和他人至关重要。
  • 5. 自我探索的过程是不断进行的,我们应当利用各种工具(如MBTI、大五人格等)来帮助理解自己的特质,而非将这些工具视为限制性的定义。

大家好,我是不想被MBTI和星座定义的Celine。大家好呀,我是认为MBTI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帮助的罐头。还有黑吉,视罐头为MBTI启蒙老师,所以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想来讨论讨论MBTI,当然也会稍微涉及到星座。星座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可以一直聊下去。近年来,一个新的概念NBTI开始走红,没想到我竟然深深陷入这个NBTI的潮流中。在各大社交平台和朋友间的讨论中,这个话题似乎总是绕不开。

稍微补充一下前情提要,其实在NBTI火起来之前,我在2020年就已经接触到了这个概念。最初是在一个外国朋友的推荐下进行测试,结果出来后我觉得确实很有道理,且不是模棱两可的感觉。后来才知道,韩国人甚至把MBTI印在身份证上,国内是在这之后才逐渐流行开来。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人格测试和自我探索的旅程。至于今天的讨论,我是比较想聊的,而黑吉和Celine则是被邀请来参与讨论的伙伴。我们可以开放地聊聊了解与不理解、喜欢与不喜欢的内容。

刚才你提到韩国综艺节目,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节目,他们上来就问大家的MBTI,身份证上得先报自己的类型。第一个问题是:你相信MBTI或者星座吗?有没有怀疑过自己的人格特质,以及你是否有喜欢的星座或MBTI类型?我相信MBTI也相信星座,因为测试结果对我来说还是蛮准的。我是ENFP-A,白羊座,这非常符合我的性格特征,像快乐的小狗。而白羊座的特征则体现了我傻乎乎、活泼的一面。我喜欢MBTI和星座,其实比较主观,喜欢的人的星座和MBTI就是我喜欢的类型,比如刘美岑是狮子座,ISFP,所以我也会喜欢狮子座和ISFP。

在我心中,我认为ENFP有个特点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INFP或者觉得不符合这个类型,大家觉得自己都是小狗。这让我感到困惑,因为似乎每个快乐小狗都向往成为小蝴蝶。我曾经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一点小小的影响,一个朋友明明测出来是EMFP,却一直说自己是小蝴蝶,那种感觉有点像失恋,他似乎希望自己是小蝴蝶,渴望得到大家的关注。而小蝴蝶的确拥有更多的神秘感,或许这是快乐小狗所缺乏的。因此,我很喜欢的MBTI类型是INFP,但我倒有些担心自己会变成INFP。

关于讨论的气氛,我其实有点紧张,因为我的启蒙老师虽然不承认,但在我心中MBTI的启蒙老师就是罐头。尽管他对我提到的IBM不是很感冒,我发现记忆MBTI相关概念对于我来说有点复杂。此外,对于星座,我以前是很喜欢谈论的,但内心深处其实并不太相信。星座这个话题是一种新鲜的交流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共同话题。心理学上讲,这属于巴纳姆效应,因为它有很多模糊的术语可以适用在大多数人身上,而不准确的部分往往被忽略。尽管如此,和相信星座的朋友交流时,我得以了解他们想要被认知的样子,这其实能够在社交中达成共识。

对我来说,社交的最佳补给是在于能够产生共鸣以及共通的交集。虽然有些人一开始很难找到破冰的话题,但星座恰好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就我个人而言,从来没有真正加入过星座的话题,因为我完全无法理解那些内容,也不明白每个星座是怎样的。我对星座的了解只停留在我所喜欢的人的基本信息上,其他星座的事情就一无所知。事实上,现在流行的星座刻板印象开始成为了一个社交话题,提到处女座就会被打上细节控、挑剔等标签,而天蝎座则被认为腹黑。每个人都不应该被如此简单地定义,虽然我并未贴标签,但在网上看到的鄙视链现象还是让我感到困惑。我对星座的看法更像是一种实用的工具,我依然坚持认为全世界那么多的人不应该仅仅被划分为12种类型。对于这些,我仍很想进一步交流和讨论。

老师用温和的目光看着我,似乎是在检验我昨天的学习成果。谈到天蝎座,我硬要说我比较喜欢天蝎座,因为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是天蝎座的。也许这就是“爱屋及乌”的缘故。我觉得天蝎座的人总是莫名其妙地给人一种强烈的吸引感,尽管他们一直遭受着很差的评价,这不由自主地激发了我的保护欲。再说说天蝎座的图腾,真的比较好看。记得我第一个喜欢的男生也是天蝎座,只是渐渐发现,我的主观感受已经刻在了心里。比如说一旦我喜欢上一个人,而最终没有在一起,我就会觉得他是个“渣男”,这也让我对天蝎座的看法有所偏见。不过话说回来,总感觉十二星座都有“渣男”的影子。

我还有一个男生朋友,他的目标是交十二个不同星座的女朋友,并且他真的实现了这个目标,与不同星座的女生谈过恋爱。他还会和我们分享作为男生的观点,哪些星座可能更容易相处。这样的讨论变得极其有趣,但也很难去评价。至于我自己,我不太相信金牛座的特质,因为我是金牛座。我发现那些刻板印象与我毫无关系,除了贪吃这一点,我是认同的。金牛座被描绘得很无趣,特别是那种形象,在我看来简直就像是无稽之谈。小时候我喜欢《圣诞史》,书中许多好看的皇帝都是金牛座,自那以后我就对星座没什么感觉了。毕竟这并不是一个科学的事物,更像是个娱乐性的话题。我的星座特质与现实中的我完全不符,这也让我对星座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

我曾经认识一个朋友,他学习占星,研究星盘。他教会我很多占星的知识,声称不能只看太阳星座,还要考虑月亮、水星、金星等,涉及到的星体有九个之多,极其复杂。他学了可能一两年,还能帮人算星盘,并且了解很多信息才能进行准确的占星算命。他算一个人的星盘,可能还需要一周的时间,这让我对占星的复杂性感到惊讶。至于他算出来的东西是不是具备真实的可验证性,这部分我不能肯定。但我倾向于以开放的态度看待星盘的解读,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有其价值。接下来说说MBTI。在没有MBTI之前,我和几位好友关系很好,后来有了MBTI,我询问了他们的类型,发现与我关系亲密的人都属于ENFP这一类型。

这并非刻意,而是一种冥冥中的吸引力。ENFP的人格特质让我感到亲近,而我对INFJ类型的人也有着很高的好感,因为他们更倾向于深度思考。任何深度思考的人都很有吸引力。简单科普一下,MBTI的全称是“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是由美国作家伊莎贝尔·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共同研发的人格理论模型。该模型的基础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划分出的八种心理类型,通过20年的研究最终定型为我们今天讨论的MBTI四个维度。MBTI能广泛使用的背景原因之一是在二战时期。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大量男性被动员成军,有许多女性需要走出家庭承担工作。

当时,很多女性曾是家庭主妇,毫无工作经验,因而出现岗位分配的问题。为此,布里格斯和迈尔斯母女创建了这个指标,帮助女性分配到更合适的岗位。如果回顾我们之前的几期节目,子琳学的是财务,而黑吉学的是法律,她们都测出来是ENFP。然而,ENFP并不适合枯燥且数字化的工作,这就是为什么子琳在大学时觉得困难重重,黑吉在工作时也面临不适应。最终,子琳转到HR,黑吉则投身广告领域,激发创意潜能,包括未来想深入心理咨询领域,这些都是适合ENFP特质的岗位。我们三人在做播客时,讨论话题的自由与深度同样契合ENFP的特点,因此这些人格特质可以最大化地发挥我们的优势。

如今,很多500强企业在最后一轮面试时都会测试候选人的MBTI,并将其作为用人标准之一。测试可以帮助候选人了解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这一过程令人信服。我个人认为,MBTI有一定的基础,但不能完全称为科学,科学是一个需要实证的庞大概念。而MBTI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以人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进行分类的工具。这是可取的。然而我们身边也有对MBTI和星座持否定态度的人。对于这些人的观点,我很想探讨一下。曾经有个朋友是网友,第一次见面时并不熟络,形成这个有趣的反差。

见面的时候,我发现他确实是我理解中的那种人,感觉很尴尬,不知道聊什么。我于是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的MBTI是什么?”我想验证一下他是否真的是I。结果他告诉我说:“我从来不测这个东西。”我当时感到颇有好奇,便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自己最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靠一个测试来确定我是什么样的人?”他的说法让我有些折服,毕竟他是学法律的,所以逻辑也比较严谨。他觉得没有任何测试能定义他,因此几乎不去测这个东西。还有我的一个朋友也认为题目太多,不想去做这个测试。抱歉,这可能是我的刻板印象。

总体而言,我把MBTI视为一个不错的社交工具。现在网上有很多关于不同类型的人(比如ENFP和ENTP)的漫画与分析,描绘他们在一起可能产生的火花,我觉得这些都很有意思。于是我先后进行了三次测试。第一次测出来我是ENFP A,E的比例是83%。第二次测出来是EFPA,E的比例下降到67%,但仍然是E。后来我用英文测试了一次,还是EFPA。通过这些测试,我更坚定地认为自己确实是一只“快乐的小狗”。当然,我的意志可能会随着周围环境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但整体方向依然以EFP为主。

我不太认同有人对自己完全了解这点。每个人对自己的理解中都有误解,我倾向于认为MBTI是相对科学的,与星座的粗糙筛选机制不同。星座往往陷入玄学和神秘学的范畴,而MBTI问的问题则更加直接,涉及你的行为模式和认知。通过测试,你会得到一个不易撒谎的答案,尤其是当你深入探讨自己时。比如,问题“经过一周繁忙工作后,你会投入一场热烈的聚会,还是一个人休息?”我对此纠结了很久。大多数人表示“我想休息”,但我却有些矛盾。可见,I和E之间的流动性确实存在,这让我认为MBTI是一种相对科学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我非常同意你说的,人永远无法完全认识自己,因为我们一直在变化。今天的我和明天的我可能完全不同,尤其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展现出的不同面向也可能让人意外。比如,处理事情的方式有时会出乎自己的意料,而关注点的变化也会影响我们的表现。当一个人处理事情时,可能会无意中忽略了自己已经养成的习惯。就像我们做播客一样,如果没有回放,我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口头禅。听见后才意识到,原来其实表达的不算好。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第三视角来检验自己。

这个工具并不是用来定义我们,而是帮助我们探寻真实的自己。只要我们明确工具是为我们服务的,便可以挖掘出更多的自我。比如,MBTI可以理解为一把小梯子,帮助我们上升到更高的视角。接下来,我们再进一步探索自己,因为无论怎样都不可能直达真相。对于刚才Celine提到的人,我身边也有类似的朋友,他们认为人生不应被定义。但是我想知道,定义的概念是什么?在我看来,分类本身就是为了让事物更易理解。

例如,我们分动物和植物,恰恰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共性。而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差异、男性和女性等分法,也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些不同的层面。我们以年龄为划分,划分出80后、90后和00后,都是为了找出这些群体所具有的共性。因此,当我说“I是90后”,并不意味着我被定义了,而是有一些特征可以被总结和归纳。我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分类并不等同于被定义。

此外,我最近在听Melody的播客,他也提到了关于MBTI的深层研究。他提到MBTI可以让你了解自己的习惯,比如你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可以尝试改变。对我们来说,在了解自己的适合领域后,便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扬长避短。例如,高三的考生在选择专业之前,可以借助MBTI了解自己的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而不是单纯地被类型局限住。

我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尤其是在学习采物这门课程的时候,感到特别沮丧。然而,转行的过程却让我认识到,这段经历实际上是对我的一种筛选,帮助我确定了适合自己的方向。曾经我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常常不知道从何开始,对自己的适合性也感到困惑。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利用工具,而工具本身并不应该成为束缚我们的枷锁。昨天我和黑姐聊到一把菜刀,它可以用来切菜、切肉,帮助我们做美味的食物,但如果我们非要用它来扎自己,这毫无意义。流血事件的最糟糕之处在于,有些人利用MBTI或者其他工具去攻击别人,制造鄙视链,这种行为是完全多余的。我们实际上应该善用这些工具,而不是让它们成为限制自己的枷锁。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我认为MBTI是否真正帮助我了解自己和他人。我的回答可能比较宽泛,虽然MBTI确实帮助我理解他人的某些特质,但并不一定能够完整了解他人。随着时间的流逝,性格特质会发生变化,没有谁的性格是永恒不变的。因此,真正了解一个人仍然需要通过日常接触。人性的复杂使得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完全了解他人,当然也包括自我认知的探索。许多人对星座和运势的关注也是一样,白羊座是否一定会发财?其实,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成功与否与星座并无直接关系。MBTI并没有评判好坏之分,只是阐述了人性中可爱的一面。每个人的性格特质都有共通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的情况都是一样的。我刚刚上完罐头课程,虽然时间不长,但这门课的教学风格以及一些生动的比喻让我颇有启发。如果MBTI能够准确勾勒出我的灵魂特质,并让我对朋友的性格有更深入的理解,那我可以用这些知识帮助我和朋友之间的互动。

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我曾经感到许多挫败,因为明明一个眼神就能传达意思,但有些人却一点也不理解。许多时候我解释很久,别人仍然无法get到要点,这样巨大的理解差距让我很困惑。不知道隐藏在交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但MBTI帮助我找到了部分答案。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差异,乃至看待事物的不同,这让我对解决这些情绪的困惑有了些许释怀。第一次测MBTI时,我的结果是ENFP。从那时起,四年多来,我仍然多次测出一样的结果,这种一致性让我感到神奇。我也开始观察身边朋友的MBTI类型,发现有趣的规律。如果我能够通过MBTI了解朋友的兴趣和行为倾向,我会在挑选礼物时更有针对性,避免无谓的误会。

MBTI的四个维度中,我认为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母重要性不如中间两个。例如,S与N的差异会导致我们在交流时的主题选择各异,T与F之间的差别则反映了思维方式的不同。在与S型人格的人交流时,我倾向于讨论切实的、可量化的事情,而非哲学抽象的话题,因为他们不一定认同这些理念的实用性。同时,对于T型与F型人格的朋友,我也意识到他们在情感上的表达和对待问题的态度有所不同。F型在面对困扰时,往往希望被理解和共情,而不是单纯寻求解决方案。因此,在与他们互动时,需要先建立情感共鸣再进行后续的讨论,这对于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都有很大帮助。

在接下来的事情中,我们常常会陷入对不同性格人的误解。对于T型人格的人,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让我们觉得难以理解。比如,在与T型人格的人交流时,我们可能会试图以共情的方式去安慰他们,但他们往往更希望得到解决方案,而不是情感上的支持。这使得交流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导致双方的理解差距加大。因此,我会在寻求共鸣时,尽量避免找到T型人格的人,而是更倾向于与情感共鸣较强的F型人格人聊深层话题。当我想讨论某个具体的事情或话题时,我会选择N型朋友,而如果我想推荐吃的地方,S型人通常能给出实用的建议,因为他们对周边环境更加了解。

我曾看到一档关于MBTI的综艺节目,邀请了16位不同性格的人聚在一起,每位都是一种人格特质。节目中的互动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F型与T型人格那一集。F型人格的人倾向于分享他们的情感和经历,而在讨论过程中,他们情感的碰撞让环境变得活跃,甚至有人落泪。而T型人格的人则非常冷静,偏向于分析问题,强调解决方案。这样的对比产生了有趣的化学反应,像是两个独立的小团体,各自享受着自己的讨论,我觉得这样的互动极其有趣。

通过这样的观察,我意识到不同的人在面对问题时,反应的方式和侧重点是截然不同的。我也在思考,是否可以制作一个综艺,目的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融合不同性格的人的想法与经历。其实,即使我是P型人格,旅行时的规划也可以体现出我的特点。我在旅行中倾向于随性而为,但原则上的方向不会改变。生活中对于计划的随机性和灵活性,都让我们理解到性格并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是环境所影响的。

我和朋友讨论,有时即使是P型人格,也可能展现出J型的特质,因为在高强度的环境中成长,往往会使人更倾向于有条理的生活方式。不过,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在社交中灵活应对,随时调整。同样,我注意到身边不同的人在计划事情时的表现,尤其是在和J型人格的朋友相处时,我会时常感到压力,因为计划的严格执行让我失去了一些随性的乐趣。这种差异让我意识到,群体的互动是如何塑造我们行事风格的。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对于吃什么这样的决策上,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担忧与选择。

他可能会有这样的反馈:我们已经说好要去烧烤,但看来还是去吃烧烤吧。这个时候我们两个人都会觉得:“没关系,既然如此,那就去吃烧烤吧。”所以,如果朋友催促你,你也会觉得:“那就这样吧,跟着他走。”这种情况就像被催着上架一样,所以朋友之间需要一定的机缘巧合和磨合,互相接受彼此的个性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MBTI在现代社会中为何如此受欢迎,除了它的受欢迎程度,你还相信什么?我认为MBTI的流行主要与其社交属性有关。大家都觉得,如果我不懂一点MBTI,就无法与周围的人有效沟通。一方面,它为社交提供了一种价值;另一方面,很多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会将MBTI作为一种测试工具。这也促使我,作为人力资源行业的从业者,需要对这个评估工具有所了解。另外,我观察到不少求职者的简历上提到MBTI,其实从我的角度出发,这些信息并没有太多帮助,因为我更关注的是他们的项目经验和业绩。

你上次不是提到在招聘人时的吗?我记得你列举的要求中,第一反应是需要一个ENTJ。然而,我最近面试了一位候选人,最后出于好奇我问了他的MBTI,因为我希望借此更快地了解他的特质。如果他告诉我是EMP,我会觉得这对我们来说是加分项,尽管他的能力不怎么样,但至少他可能能给我们团队带来一些快乐。除了MBTI,我还比较相信一些传统的中国文化,比如面相、八字、易经、风水等。讲到这个,我真觉得能够深入研究这些玄学的人非常厉害。以前我也在听一些关于风水的播客,因为在东北,玄学似乎是一种无法回避的话题。

例如,心理学中的流行趋势常常抓住人们的心,特别是那些听起来新奇的理论容易被传播。大家都有一种“傲娇”的心理,无法全面地表达自己,却希望透露一些生活中的点滴。而MBTI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认知、行为、相处模式等多个方面,这种全面性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令人惊讶的是,许多理智的人也相信MBTI,这种逻辑性和思辨性吸引了他们。虽然在娱乐圈中,艺人和恋人之间是最常讨论这个话题的,但其实MBTI的层级与复杂性,类似于一部优秀的电影,观看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感受。无论是I型还是E型,MBTI的简单分类,都极大地帮助了人们在社交过程中减少误解。

其实,MBTI的存在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行为模式,例如,当我和朋友一起外出玩耍时,如果我感到有些累了,我可以简单地告诉他:“我现在有点I了。”对方立刻理解我需要独处一会儿,而不必详细解释。而在某些情况下,比如说我忘记带东西时,我可以直接告诉对方:“我是个P,没带是我的本性。”这种沟通方式使得双方无需多做解释。MBTI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提供了高度概括的工具,让人在交流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快速了解彼此,从而避免误解。这种认知的共鸣,正是它在社交上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16分之一的人口都可以聚集在那边,他只是这一类人,所以那个失望感会有所缓和。你可能会感受到一些失望,比如 S 人,但这种失望感会逐渐消解。在这里,S 人不要来 diss 我们,因为我们三个都是 N 人,都有过同样的经历,所以能够理解。这不是针对某个有名有姓的人产生的失望,而是如果他开始理解你抽象的内容,你会感到一种惊喜,没想到他会这样理解。有的时候,S 人也会觉得:“恩人,你怎么每天天马行空的,你到底在干嘛?能不能落地一点?”或者说:“你到底在说什么?”但当我们尝试站在他的角度,详细解释一些事情并找他感兴趣的话题时,他也会感到惊喜,认为这个人终于不是那么飘忽不定的人了。这种感觉让我有一个小小的假设,虽然我是后进生,但我想说 S 人是否相信 MBTI 是个很好的问题。

之前有一个有趣的说法,怎么轻松地辨别 N 人和 S 人。你问他 MBTI 是什么,能记得的就是 N 人,记不住的就是 S 人。因为 S 人本质上不喜欢抽象概念,它们觉得这些东西稍显复杂,且没有那么实际。要问两百多道问题,对 S 人来说是一件特别耗神的事情。他们会想:“我为什么要做这些没意义的事情?我现在吃个饭不是很香吗?看个剧也不错,干嘛要做你那两百多道题?”所以,你刚才提到的那个朋友肯定是个 S 人,他提得太多了,毫无疑问。今天我也说肯定是 S 人。感觉这个世界上真正的 S 人数量比测试出来的还要多,因为有些人不愿意去测。有些 S 人他们说,测出最大的比例是 EFP,这可能是因为 ENFP 更喜欢测试,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网络上的能见度最高。

ENFP 和 INFP 是最常被测的类型,因为大家都热爱测试并爱于分享,导致了一种幸存者偏见,仿佛世界上只有这几个类型。这让我相信人们在聊天中,希望倾诉自己的内心,即使他们的防御机制再强。当他们开始深入聊天时,会不经意间泄露出压抑已久的部分。如果你能专注地去听,便能洞察到这个人真实的一面。其实,在深度聊天中,我很容易产生心流的状态,因为他们的动作和表情会传达出一种亲近感。

当然,这需要时间,因为深度聊天与普通聊天是不同的。普通聊天更有社交属性,目的是共享时间,让时光愉悦。而深度聊天则是一种生命的交融,必须要有自我暴露的基础。正因如此,你才会选择咨询,因为通过一次次深入地探讨情感和情感生成的原因,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个人的灵魂。我认为首先,咨询给人强烈的归属感。人本质上,正如我们在孤独那一期所探讨的,都是孤独的,我们渴望找到一个群体去定位自己。你可以说各种理论,比如地狱、星座等,但这些并不能形成强烈的、浓厚的概括性。

人格特质的分类可以使我们感到高度的被概括,而且这种概括是有依据的,令人感到幸福。曾经让你朋友嘲笑的特质,现在可能会成为你翻牌的机会。因此,其社交属性、分享娱乐属性以及产生归属感的属性都是非常强大的。我们可以找到同类,比如我们三个人。当我们认识的时候,并没有聊过这个话题,但在聊天中偶然提及,发现我们三个都是同类,便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这个特征。

我对 MBTI 的了解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而且对这个分类学太过熟悉,对我而言,MBTI 变得有些浅显。之前已经提到,它本质是一个分类学,而任何分类都有细分的可能。MBTI 源自我提到的荣格理论,但荣格的理论较为模糊,难以探讨。我正处于对其了解的状态,现在想简单科普一下荣格理论,相当于 MBTI 的进阶版,感兴趣的听众可以继续聆听,如果没有兴趣可以跳过这一段。

荣格把中间的四个字母 N、S、T、F 作为最初的分法,进一步细分了情感,产生了内情和外情的概念。这就是我所说的,N 和 S 在我判断中至关重要,而头尾两个字母则没有那么重要。N 是直觉,S 是实感,T 代表逻辑,F 则表示情感。因此,他将这四种心理特质又分为内情和外情,内情表示 Introvert,而外情则表示 Extrovert。这样一来,便将其进一步细分,形成八个维度,称为荣格八维。N 也因此可以有 NINES、I、S、E、F、I、F、E 和 T、I、T、E 这样的组合。这个概念其实比较抽象,你有没有发现,比 MBTI 还要复杂?那么,如何理解内情、外情、直觉及实感之间的关系呢?

听到这个名字实在有些绕,我自己也理解了很长时间。于是我去问了一个可能对荣格有研究的朋友,他读过原著,同时也给我发了语音。结合他的解释和我自己的总结,我把几个维度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是感知功能。N和S代表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来源。N指的是直觉或第六感,关注的是现实的各种可能性;而S则是具体的、实在的感知。再说判断功能,这里T和F分别表示通过逻辑思维和情感来判断事物。我们通常将感知功能和判断功能分为两类。感知功能是我们接触这个世界的第一步,通过感受,然后才会进行判断。因此,最抽象的感知功能是N,它的特征在于难以用言语描述。

例如,当我问你今天觉得这个地方阴森,你能清晰地描述出来吗?其实很难,只是感觉而已。N作为一种直觉,有时难以用语言表达。相对而言,SE(外倾的实感)则是实实在在的感知,注重脚踏实地的体验。这类人往往非常活在当下,他们的世界由可触摸的、可感知的事物构成。类似于很多运动员,他们就是SE很高的人。

接下来是内倾的感知功能SI。SI的人善于追溯过去的记忆,他们会依赖于过去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决策。相对来说,他们在回忆往事时,会有一些刻板印象,通常基于以往的经验。这与SE的直接感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SI倾向于使用已知的经验做出判断,而SE则更关注当下的感受,着重于实实在在的东西。

再讲判断功能中的F和T。我先说我们最熟悉的F。因为我们三个人的F值都很高,除了E之外,其他三个维度都接近80%。F可分为内向和外向情感。外向情感(FE)的人能够敏锐捕捉他人的情感,他们在群体中特别能感受到他人的感受。如果对方有情绪变化,敏感的F人很快就能察觉到。这种共情能力并非每个人都有。FE者能够很快理解他人的痛苦和困难,同时也容易受到周围情感的影响。

内向情感(FI)则关注自己的内心情感和价值观,这类人会根据自己的内心做出决策,相对来说,他们的立场更加鲜明。这种人能够为守护个人的内心秩序付出很多,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虽然我可能在这两者之间兼具一些特质,但在具体的情感上,我也在努力追求更深的理解。

在关于个性心理学的讨论中,不同类型的人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高低之分,如FI与FE。它们其实是可以独立存在的。我认为我们三个人都是FI和FE较为强大的人。在荣格的八个维度里,有些维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能让一个人在某些领域表现得特别好,但有些却是相互对立的。例如,FE和FI之间的冲突。一方面,FI会因自己非常明确的价值体系而坚守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FE又会清晰地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并认为他人的情感同样重要。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就来了:哪一个应该优先放在首位?这会导致内心的矛盾和内耗。我发现,我们的内耗往往源于是否听从内心的声音,以及希望每个人都能开心的愿望,然而实际上这很难完全实现。

有时候,外界对T类型人的误解也很常见,比如有人认为F型看起来可能不够聪明。其实,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所谓“理性”的人,他们的逻辑往往围绕客观事实,可能以科学作为基础。然而,世界上存在很多超越客观事实的事物,这些是我们的认知所无法覆盖的。FI类型的人,因拥有明确的价值观,其逻辑体系中也包含了个人价值观的成分。举个例子,如果我按照客观标准来理解财富成就,便会遇到许多道德和价值的困扰,因此每个人在经过不同的思考体系后得出的结论都可能不同。这样的情况下,我不认同“F型没有逻辑”这一说法,因为他们同样展示了很强的逻辑能力。

再谈到TE(外倾思考)和TI(内倾思考),这亦是重要的思维方式。TE的人往往会利用自己所学所得的观念去处理实际问题,试图与世界的秩序融为一体。而TI则通常构建自己的内在逻辑框架,他们通过学习哲学、科学等知识,来完善自己内心的真理体系。这使得他们的思考从理论开始,最终以自我理论的方式结束。这些思维方式使得在外在表现上,TI与TE的人可能都给人一种专业、冷静的印象。在深层次的分析中,外在行为与内在思维的指向是各有不同的。理解这些差异对于深入探讨个性心理学至关重要。

我们三位ENFP虽然从事相似的活动,但深入剖析后,各自的出发点与理由却各有千秋。通过MBTI这个工具,我们能够初步分类和理解各种个性特征,并在这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个体的独特性。整体而言,个性心理学的解读仍处于前沿阶段,友好的讨论让我们能够获得更多视角。因此,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看法。无论是关于MBTI还是其他人格理论的讨论,都,我相信,这样的交流对于自我理解非常重要。

此外,我也对其他性格模型如大五人格理论产生了兴趣。该理论在心理学、人才招聘、心理健康等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人格分析工具,并且还有许多其他模型可以借鉴使用。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持续关注自我提问,深入了解自我。今天关于MBTI和星座的探讨只是自我探索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质和需求。希望评论区的小伙伴们能够分享你们是如何进行自我探索的,以及希望哪些工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清自我。分享交流使我们共同进步,期待一起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