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80 啤酒是如何拯救世界的?

媒体链接

内容要点:

  • 1. 本期播客讨论了啤酒对人类历史的重要影响,包括古埃及和中世纪的社会生活和健康。
  • 2. 有一部纪录片《啤酒是如何拯救世界的》,其内容涉及啤酒对农业革命、医学发现和工业化生产的贡献。
  • 3. 精酿啤酒与普通啤酒在原料、发酵工艺和口感上存在显著差异,精酿通常不添加人工成分,酒精度和麦芽浓度较高。
  • 4. 制冷技术的发明与啤酒的生产密切相关,帮助提升了啤酒的储存和保存条件。
  • 5. 中国的精酿啤酒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不同的风味创新正在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这里是万物生长FM的一段有关生命、死亡与爱的播客,讲述生命科学及一切。我是玉米,我是野狗,我是阿尔法。我们又来录音了,这一期太厉害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期想聊一个我们非常向往的话题。首先,我们三个人都挺爱喝啤酒的。其次,我觉得我们人生中有许多重要的回忆都是在喝啤酒的时候发生的。对的,原本我们应该在夏天的时候聊这个话题,但我们依然选择在夏天结束时来聊。这个事实很能证明我们对啤酒是真爱,而不是为了蹭热点。此外,我们不是选择在我喝酒的时候聊,而是在我戒酒之后来探讨这个话题,这再次证明了我对啤酒的真爱。

没错,最近我也在减肥,坦白说,喝啤酒的频率少了很多,但依然能想起那些快乐的喝酒时光。最近我看到一句话,说大麦常常用作饲料,过去驴子吃得比较多,经过发酵的一系列工艺后,就变成了如今盛行的啤酒。啤酒成为当代牛马们最喜欢的饮品之一,有点让人忍不住想笑。打工人们都承受不住。话说回来,这一期的标题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源自一个非常有趣的纪录片。这个纪录片的标题叫《啤酒是如何拯救世界的》。它是2011年由Discovery出品的,配音非常搞笑,讨论的话题就有点像在自我表达。

在纪录片里讲述了许多耸人听闻甚至有点标题党的观点。例如,他们认为啤酒推动了农业革命,造就了世界第一奇迹金字塔,还拯救了中世纪欧洲数百万人的性命。此外,啤酒在美国诞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且还引领了许多重要的医学发现。更甚至,啤酒促进了质冷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生活。最后,啤酒还推动了如今日益自动化的机械化工厂的建立,继而改变世界。反正我觉得这些观点都非常有趣,尤其是推荐给那些有兴趣的朋友们去观看。当我在观看的时候,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特别像一部恶意剪辑的作品。不过,我认为这些观点并不是胡说八道,而是基于科学依据。

纪录片中邀请了许多科学家,包括生物学家、古生物学家甚至历史学家,他们进行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或追溯研究,还有一些新做的实验。不过,仍然要强调,刚才提到的那些观点都有点像标题党。无论如何,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啤酒这个全世界最流行的饮品的话题。在讨论啤酒那些神奇拯救世界的瞬间之前,我们首先来谈一谈啤酒的起源。对,我觉得这非常有必要。因为看过啤酒配料表的人应该都知道,我们常喝的啤酒几乎离不开大麦。

大麦除了用于啤酒外,我们日常生活中频繁见到的还有粗粮面包。做啤酒除了需要大麦,其配料表里还有麦芽和啤酒花,以及水。基本上,最正宗和朴实的酿造原料就是这些。如果追溯到最早的啤酒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这个故事就很有趣。科学家们用形象的方式,结合一些猜想来描述整个过程。大约在九千多年前,古埃及附近的地区,古人类开始使用陶器,他们把采集来的大麦装进陶罐中,然后继续狩猎。一般来说,狩猎需要几天的时间。

有一天,可能不幸的是下雨了。在他们狩猎的过程中,陶罐里的大麦被雨水灌满,经过几天后,野生酵母将大麦中的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当这些狩猎者们回来的时候,他们发现陶罐里冒出了泡泡混合物。这里不谈这种猜想是否合理,最关键的是有人勇敢地尝了一尝这罐东西,看它到底能不能喝。或许在尝过之后,这个人发现了这味道太奇妙了,之前在大自然中可从未尝过的味道。由此,一个名为啤酒的饮品诞生了。于是,纪录片中的科学家认为,啤酒促使了农业革命。三百万年的进化史上,人们可能从未体验过酒精的滋味。人们发现啤酒的确不错,那问题来了,如何继续酿造啤酒呢?毫无疑问,种植大麦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从此以后,人们开始下意识地栽种大麦,逐步过渡到了半定居的农耕生活方式,也向农业和畜牧业发展,人们为了更好地种植,还发明了各种农具,甚至还创造了灌溉系统。

不过,我还是要强调,这个纪录片并不是一个特别严谨的科学研究发现的论证过程,因为里面的这些科学家虽然都是真实存在的,但听他们说话时,你会有一种被恶意剪辑的感觉,有时甚至像是在胡言乱语。例如,他们认为因为啤酒的出现,推动了一系列的发现。这只能说是相关性,而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纪录片中提到的有时非常飞扬,甚至说后来的轮子和数学都得归功于啤酒。配音也很搞笑,反复强调“beer, beer, and beer”。不过,这并非完全是胡说,确实有一些科学家从古埃及的容器上的楔形文字中发现了一些计量啤酒而产生的文字和数字。总的来说,啤酒的出现确实会增加大麦、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需求。

毕竟,面包已经有了,再加上一杯啤酒,我觉得无论是哪个时代的人类都很难拒绝。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点是,中国地区的酒一般认为是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夏商周这个阶段,酒经过了一个特别快速的发展时期,各个国家和一些政权开始设立专门管理酒的机构。酒的历史可以讲的内容很多,但我想强调的是,这个阶段恰好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通常认为,三家分进或鼓励所有制的变更都是标志性事件。

当时,酒不仅是各个阶层所需的消费品,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军队对酒的消耗也非常庞大。尽管酒不是基础需求——基础需求仍然是粮食,但酒在社会上确实是非常受欢迎的。封建社会下,土地是所有制,不论是武王的所有制还是高官的所有制,都希望种植出更多的粮食,以便在保证粮食储备的基础上,酿制出更多的酒以谋利。如果你关注中国历史,会发现酒的兴衰与农业的兴衰是相互对应的,我猜在四大文明古国中,都会经历类似的过程。

此外,他们还提到啤酒与农业革命的关系,这一点也有道理。其次,啤酒与金字塔的关系在这部纪录片中也得到了探讨,科学家通过古埃及的一些铭文发现,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工人的日粮报酬就是啤酒。这意味着工人每天的工钱就是啤酒,而铭文中还提到了一些有趣的内容,比如太阳神被视为古埃及人信奉的至高神,古埃及人认为啤酒是神的恩赐,太阳神不仅掌管着万物,也掌管着人的今生和来世。

古埃及人对啤酒的热爱甚至渗透到他们对来世的期待中。例如,有一座古墓铭文上写道,来世需要多少啤酒,他们希望有一千罐,这个愿望让人觉得相当有趣。金字塔作为古埃及人对来世的终极象征,也成为了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金字塔的建造有着非常多的巧合,包括天文和地理等方面的因素,至今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现代人对当时如何建造金字塔充满想象,纪录片中也提出了各种假设,甚至有人认为是外星人来帮忙。

不过,那些未解之谜与啤酒的关系却是铭文中清晰可见的。古埃及人会以斜形文字描绘一杯啤酒,记录下工人的支付量。毫无疑问,啤酒伴随着金字塔的建造,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古埃及人来说,啤酒不仅是饮品,也是药物和劳动力的报酬。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中,工人和奴隶都非常依赖于这种饮品。记录显示,建造金字塔的奴隶每天获得三次啤酒作为分配的一部分,而一个金字塔建造工人的酬劳为一加仑的啤酒,差不多是3.78升。

这让我思考,或许楔形文字的解读也可能存在误差,毕竟它可能代表的是一加仑的小麦或大麦等。但纪录片对这些图形的展示相当严谨,我觉得古埃及人视啤酒为神之饮料,而且在他们的文化中,啤酒不仅可以增强体魄,还能作为工作报酬。这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事实。而且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在古埃及的木乃伊骨骼中发现了四环素,这种在20世纪中期才被发现的现代抗生素。他们通过各种推测,试图证明四环素是如何进入古埃及人身体的,最终复原古代啤酒的制作方法时,甚至在这种啤酒中检测出了四环素。

接下来的讨论是关于啤酒如何救助中世纪的欧洲人。中世纪的欧洲面临的巨大威胁不仅仅是战乱,而是席卷整个时期的鼠疫。自1347年到1353年,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夺走了大约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这个数字已经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相较于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战争而死者也仅占总人口的5%。传染病的流行使得中世纪的欧洲人均寿命极短,六岁之前存活的几率不足一半。传染病流行导致的另一大隐患就是水源污染。由于水源不干净,再加上中世纪的人们并没有像中国人那样的饮热水的习惯,导致超污染的城市水源成为疾病传播的温床。

在啤酒的酿造过程中,由于需加热煮沸,其实能够杀死其中的细菌。尽管当时的欧洲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但毫无疑问,啤酒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中世纪的居民抵御了水源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

对,19世纪人们大概才意识到饮用水源净化的重要性。确实,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欧洲居民因饮水而感染疾病的概率,保护了人们的健康。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纪录片中,科学家们对公园里的水进行了实验,发现水中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严重超标,喝了这种水对人类而言几乎就是毒药。接着,他们用这水和中世纪的啤酒配方酿制啤酒,主要通过沸煮、发酵等过程,结果检测到大肠杆菌几乎完全消失了。纪录片中,还有一位女生在采访时喝了这种水酿的啤酒,觉得味道独特,有些咸咸的风味。当得知是用鸭子池塘的水酿制时,她感到十分恶心,因为镜头特意展示了鸭子的粪便直接排入池塘。说到中世纪的啤酒,它不仅是一种饮品,还促成了重要医学发现,为我们今天对疾病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并广泛应用于保健等多个领域。因此,可以说啤酒是现代医学研究的基础。纪录片中提到,这是巴氏灭菌法,也称为巴氏消毒法。

巴氏灭菌法是由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最初用于牛奶,因为其天然含有一些病菌。这个方法利用较低的温度既能杀死变质菌,又不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和风味。如今,巴氏消毒法在对食品的消毒中应用非常普遍。纪录片提到,巴氏灭菌法的产生与啤酒厂密切相关。在19世纪,法国的啤酒业声名显赫,但由于啤酒保质期短,酒厂和酒馆里的啤酒容易变酸,导致这些商人的经营风险增大,有些甚至破产。在1865年,法国一家酒厂的厂主找到巴斯德,请他帮助解决啤酒变酸的问题,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未变质的陈年葡萄酒和啤酒中含有圆球形的酵母细胞,而变酸后却出现了细长的乳酸杆菌,这使得啤酒像生病一样变酸。巴斯德发现,这些细菌并不耐热,只需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就能消灭它们。

通过加温消毒,酒厂成功地延长了啤酒的保存时间,减缓了发酵速度,推动了工业化生产和远距离销售。这让啤酒商获得了更多的利益。不过,纪录片中将啤酒与现代医学的基础联系得过于紧密了。虽然啤酒的确催生了巴氏灭菌法的发现,但巴斯德如果不通过啤酒,也可能因其他牛奶厂家求助而取得类似成果。因此,我认为这个纪录片很好,但部分论点夸大其词,尤其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酒馆成为讨论和策划的中心,促进了许多重要决策。美国的国歌创作也受到了18世纪酿酒歌的启发。

18世纪的美国酒馆是人们交流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在独立战争期间,酒馆为追求自由的美国人提供了辩论的舞台,借着酒劲,大家讨论更加激烈。不过想到你提到的时间线后,我意识到美国独立战争和其他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确实有很多有趣的联系。独立战争发生在1775年到1783年之间,而美国在独立战争开始前已确立国旗,但直到1931年才正式拥有国歌。

1777年,英国人史密斯为一首题为《至天堂里的阿纳克里翁》的诗谱曲,并在伦敦的阿纳克里翁协会中供成员们欢唱,这基本上可以视为一种祝酒歌。后来,诗人凯依在这首歌的旋律下写下了日后成为美国国歌的诗作《星条旗之歌》。在美国内战期间(1861年至1865年),这首歌曾被林肯总统领导的联邦军用作非正式军歌。直到193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星条旗之歌》定为国歌,第31任总统胡佛在任期的最后一天签署该法令,使这首歌正式具有法律效益。纪录片中提到,啤酒在美国的诞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对此深表认同,因为它没有那些正式且冗长的实验环节。例如,提到大肠杆菌对中世纪欧洲消灭疾病的帮助时,穿插了许多实验室的环节,显得相对复杂,而我觉得针对历史的回顾更为重要。

紧接着,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啤酒并不是最令人开心的,最令人开心的是冰啤酒。纪录片中提到,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制冷系统正是因为酒而诞生。这一切得益于19世纪在美国风靡的新型啤酒——拉格,或许是因为啤酒的出现促成了这一制冷技术的问世。在纪录片中,这段经历让人产生了一些质疑。拉格一词源自德文,意为“储存”,它是一种使用底酵母发酵的方式,经过低温储存的啤酒比其他酿造工艺的生产时间要稍长一些。在人工制冷技术问世之前,酿酒厂需要采用大量冰块以维持低温,这对冰块的运输和储存都是很大挑战。

在讲述啤酒的发酵工艺时,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拉格,另一种是艾尔。拉格使用低温发酵工艺,而艾尔则采用常温发酵,酵母发酵过程在水面上进行。两者的发酵方式不同,因此口感差别明显。拉格的口感顺滑清爽,带有些许苦味,主要因为在发酵中酵母下沉,保留了大麦香气。而艾尔的口感则更为丰富浓厚,可以展现出多种香气和风味,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艾尔酵母在发酵中产生的复合香气。

值得一提的是,拉格啤酒的生产及其发展受到了制冷技术的推动。这一技术始于1873年,德国化学家卡尔·冯·林德发明了以氨为制冷剂的冷冻机,并在威斯巴登市的塞度马尔酿酒厂首次运用这一技术,制造了一台巨大的工业冰箱。1879年,世界上第一台家用冰箱问世。人工制冷技术的出现,使得拉格啤酒的生产不再受限于低温环境,也为酒厂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一过程对人类饮食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拉格啤酒成为全球啤酒家族中的重要一员。

目前,拉格可分为皮尔森、美国拉格和欧洲拉格等三大类。在来到这里之前,我一直误认为皮尔森是另一种啤酒,后来才了解到它实际上是拉格的一种。在我上酒厂喝酒时,因不熟悉名称而引发了一些笑话。正因为如此,我才真正意识到学习啤酒的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我也不知道这个音译是怎么翻译的,总而言之,皮尔森的这个风格对我来说是印象深刻的一种啤酒。皮尔森风格的啤酒最初源于捷克的皮尔森市,也是精酿啤酒中常常被推荐作为入门的一种类型。到了19世纪40年代,大量的欧洲移民涌入美国,并带来了他们当时所喜爱的各种欧洲啤酒。基于此,美国人创造了本土的拉格啤酒。为了降低成本,美国人又发明了不可或缺的工业拉格,这种啤酒在国内比较常见,如某威和某博等品牌。同时,国内市场上也有很多不一而足的工业拉格。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德国啤酒的质量之所以优越,与其严格的酿酒法令密不可分。大约在15到16年前,巴伐利亚大公威廉四世颁布了纯正啤酒法,明确规定酿造啤酒时只能使用麦芽、水、啤酒花和酵母,禁止使用大米、玉米、淀粉等其他成分。虽然其他国家的酒商认为麦芽的成本过高,想要用大米和玉米替代,以进行薄利多销,但德国的酒商则坚持以法令为准则。正如刚才提到的,那些工业拉格中,不少黑暗料理会用大米和玉米替代麦芽,以降低成本,这样便能以较低的价格销售,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谈到啤酒花的使用,其实啤酒花在最初酿造时并不是为了增加风味,而是出于防止变质的目的。啤酒储存时间过久容易变酸,但若添加了啤酒花,则能有效抑制这种变酸现象。喜欢精酿啤酒的人可能见过一些瓶子上印有心形或鹅蛋形标识,可能有部分人并不了解这些标识的由来。实际上,啤酒花的学名叫蛇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花,它属于大麻科的一种草本植物,酿酒时利用其果球进行啤酒的酿造。最早的酿酒方法并不需要添加啤酒花,随着后来的改进,这一做法逐渐被引入,啤酒花的添加不仅增加了苦味,还能更好地呈现麦芽香气。在天气炎热的夏天,拉格往往供不应求,而啤酒花的添加使得啤酒更加清爽可口,且在酿造后能让液体变得更加澄清,酒质也会更加稳定,不再处于持续发酵状态。

最后,纪录片中提到,啤酒制造是美国工业革命的先驱,自动化生产线的出现,比亨利·福特早了至少十年。福特是世界上第一位利用流水线大规模生产汽车的人,这使得汽车成为一种大众商品,并引领了工业革命的浪潮。据记载,世界上第一条生产流水线是在1913年由汽车制造公司开发的。如果啤酒行业的自动化生产比他们早10年,那么早在1903年,美国酒厂已开始实现啤酒的自动化生产。根据相关资料,迈克尔·欧文在1904年发明了巨型吹瓶机,这种机器可以制作玻璃瓶,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其后,自动化的生产模式逐渐取代了人工,彻底改变了玻璃瓶的生产方式,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推动了整个工业革命的进程。

毫无疑问,依靠巨型吹瓶机实现的啤酒瓶自动化生产线,基本上在人工制作瓶子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如果说传统手工制作瓶子的作坊需要大量劳动力来满足生产需求,那么现在这些劳动力几乎已彻底失业。大量原本从事手工制造玻璃瓶的工人得以解放,因此现在这些童工们都被迫去上学,开始接受教育。这些“逼着上学”实际上是一种对他们生活状态的改善。想想看,如果很小就要去工作,那其实与奴隶生活并无太大区别,无法享受到正常人的生活。

让我们回顾一下美国的工业史。美国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直到19世纪60年代,经过这个过程,美国逐渐确立了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如果从纪录片的观点来看,这一时间节点远早于啤酒自动化生产线的制造时间。由此可以推测,啤酒瓶制造或许是美国生产线自动化的先驱,但它绝不是美国工业革命的先驱。聊到这里,关于纪录片的部分我也说完了。尽管其中有不少观点甚至显得耸人听闻,但我个人依然非常推荐这一部纪录片,非常有趣,与我们这一期播客的主题相同,大家可以去搜索观看。我认为其中的知识部分相当硬核,且一点都不让人觉得枯燥。

接下来,我想提及的是精酿啤酒。前面我们并没有提到,精酿啤酒近年来在国内变得极为火爆。基本上在我离开之前,无论是酒吧、餐厅,还是商超,几乎每个地方都会推出自家的精酿啤酒品牌。尤其是在商超中,像河马、山姆,以及来自家乡的胖东来,都拥有非常受欢迎的精酿产品。虽然我没有尝试过胖东来的精酿啤酒,但我在河马和山姆喝过,确实惊喜于它们的售价,尤其是河马那款,每升只需9块9,真的是非常便宜。这时,不禁让人想问,精酿啤酒与普通啤酒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想起来,之前去你家时,我们点的精酿啤酒可能要一两百块,这个价格差异确实很大。

事实上,精酿啤酒和普通啤酒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原料的差异,精酿啤酒一般只采用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且不添加任何人工添加剂。而普通啤酒则会使用大量大米、玉米、淀粉等来降低生产成本,麦芽的比例往往很低,导致口感偏淡。其次,发酵工艺上也存在差异,精酿啤酒多采用艾尔酵母发酵,温度控制在10至20度,发酵后不进行过滤和杀菌;而普通的工业拉格啤酒则是使用底部发酵的工艺,发酵温度通常在10度以下,并会经过过滤和其他处理。最后是口感上的差别,精酿啤酒可以呈现果香、花香、巧克力香等丰富的风味,而普通的拉格啤酒则以清爽、淡口感为主,风味单一。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区别外,精酿啤酒和普通啤酒在酒精度和麦芽浓度上也有所不同。精酿啤酒的酒精度一般较高,通常在6到15度之间,且麦芽浓度较高,通常在10到20度之间;而普通啤酒的酒精度则相对较低,通常在4到8度之间,部分工业拉格啤酒甚至低于4度。我们平常喝的如北京本地一些品牌,虽然标注的酒精度是8,但很多人对这其中的含义并不太清楚,有时误以为这就是酒精度。

这段话主要讨论了酒精饮品,尤其是精酿啤酒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以及市场上的变化。首先,关于酒精度数,提到了一些工业拉格的酒精度普遍较低,甚至普遍低于四度。这些低度酒在一些社交场合成为了消费者的选择,也是不少人在喝酒过量后第二天解酒的优选。接着,谈到精酿啤酒的生产规模和方式,强调精酿啤酒一般是小批量手工生产,注重制作细节,而大型工业化啤酒则更注重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因此,商超中的精酿啤酒在保证一定质量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完善的物流和供应链来降低价格,获得市场竞争力。

此外,文章提及了精酿啤酒在口味创新方面的变化。过去,国内的精酿啤酒主要是通过添加水果汁来创新,以吸引年轻消费者,但最近的趋势上,更多的地方开始融合中国传统元素,比如使用绿豆、姜等进行调配。此外,夏天的绿豆鲜啤酒等新产品受到热捧,而秋冬季节则推出了暖江西达这种苹果酒,提醒大家关注更健康的饮酒选择。通过这些创新,国内的精酿啤酒市场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并迎合了“养生”的潮流。

最后,谈到中国啤酒发展的历史。虽然中国的啤酒生产历史相对较短,但近年来,国内的品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别是一些优秀的精酿品牌开始在国际上获奖。同时,精酿酒市场仍以大城市为主,逐步向小城市扩展。尽管价格较低的产品使用的原料可能不尽如人意,但它们的存在有助于普及消费者对精酿啤酒的认知,并为更高端的产品铺平道路。希望今后更多的地方能够加强对背后文化与理念的宣传,让这一行业蓬勃发展。

当然,我们现在三个人都不太合,但我们还是可以算是爱酒之人。我们对此有许多话可聊,就像刚才讨论的那部纪录片一样。反正现在也差不多到最后了,这一期的内容也就聊到这里。关于纪录片里的观点,可能有很多地方并不是特别严谨,我们自己也不断强调这一点。不过,我认为纪录片的态度是值得我们推崇的。首先,你要热爱一件事;其次,你要为自己热爱的事付出一些努力,这样的事情真的很酷。

至于那些比较“标题党”的观点,我觉得如果我们高喊“啤酒拯救了世界”,别人肯定会认为你醉了。毕竟,喝醉的人讲这些道理是没人会相信的,只会笑一笑。不过,假如我们一圈人正在喝酒,你拍一拍身边的那个兄弟,跟他说“兄弟,我发现啤酒改变了世界”,他的反应会是什么呢?他会先大笑,然后举杯和你一起喝。这种场合下说出这样的话是对的,而纪录片里的观点也是合适的。

所以我觉得,爱喝酒的人往往是更懂生活、有情趣的人。我们并不需要用任何危言耸听的观点来标榜自己,或者故意抬高自己喜爱的事物的地位,强调它的意义。单单喜爱就足够了。因为爱生活需要真正热爱具体的生活,而不是爱生活的意义。好了,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了,感谢各位的收听。如果你有任何想和我们分享的,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交流。如果你想加入我们的听友群,我们的笔记中也有加入的方式。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