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吸睛又吸金,自媒体做得到吗?

媒体链接

内容要点:

  • 1. 内容创作者需要在快速变化的社交媒体环境中主动制作内容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客户预算的变化,尤其是在抖音和小红书这样的高流量平台上。
  • 2.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内容输出的多样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创作者应积极参与到多个平台的内容分发中,以扩大受众覆盖面。
  • 3. 自媒体行业的竞争逐渐加剧,创作者应保持对内容质量的追求,同时在商业合作中寻找平衡,处理客户与粉丝的需求。
  • 4. 音频媒体如播客提供了更大的表达空间和自由度,是创作者展现个性和思想的有效平台,相较于短视频来说,其内容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 5. 面对日益复杂的商业合作关系,创作者需要灵活应对客户需求,提高与品牌的沟通能力,以便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我想,天哪,你们给《奇葩说》那么多钱,甚至比我们多很多。对我们那么强势,而对他们却那么柔和。因此,在那个时候,我觉得作为内容创作者,必须要自己做一些东西。其实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做公众号了,我认为我可能比大部分博主有一点优势,因为我来自广告公司,所以我可能更容易理解brief。当时,一个campaign投放KOL的预算二三十万就能维持整个夏季的运作。现在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一个五十万的抖音账号,谁会来投你?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甚至五百万的预算都不一定能运营好这些账号。我觉得抖音的阻碍确实蛮大的,可能因为它的流量确实很大,管理不过来。我希望那些平台,尤其是小红书和抖音能快速涨粉,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的商业价值巨大,直接可以带货。客户越来越多地问你,能不能便宜一点?那时的投放费是不是稍微便宜一点呢?

正如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般,在创作这件事情上,流水线的崛起是否让你觉得与创作的距离比以前遥远?其实我觉得并不会。商品和作品,在我看来是可以有明显区分的。哈喽,大家好,我是Bessie李茜凌,欢迎收听今天的备忘录。今天只有我一个人,不是单口,而是我一位嘉宾。这个嘉宾其实是我们一直想要认识的人。我们终于在上次的CPA Awards上见到了他。他不仅是个大V,还是跨平台多账号的大V。我想找他聊天的原因是,他和我有类似的背景,都是从广告公司出来的,但他的年纪比我小很多。转型后,他开始做跨平台多账号的网红,我看到他在这方面非常成功,所以我们一直想请他来备忘录上和我们分享一下,关于经营自己的网红账号,以及如何做到差异化的经营。

今天的嘉宾是基森东。哈喽,基森东你好!哈喽,Bessie姐你好,各位备忘录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基森东其实比我小很多,我感觉现在像是在和我弟弟聊天。其实我刚入行的时候,广告行业一定要关注Bessie姐。那是我活得足够老的时候,我记得微博刚刚兴起,行业里的KOL都在说些什么。我记得很清楚,那时我在环时互动,我的老板和Bessie姐见过面,这让我印象深刻。你的老板是金爷吗?对吧?我们叫他老金,你们叫他老金,我叫他金爷。基森东其实有非常多的账号,你能给大家说说吗?你有视频号,有B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知乎、YouTube、油管和小宇宙,现在还开始有自己的播客,有些自己的小号,所以你的账号一共有几个呢?

可以这么说,如果是视频类的话,我在各个平台都有。整体来说,主要有两个账号,一个是我自己的号叫基森东,这是我的个人账号;另一个是做街头采访的账号,叫“好吧”。此外,我自己还有一个小号,专门用来发表一些关于胡言乱语的见解,算是一片自留地的小号。我还有一个小宇宙的号,其实我们都是乙方出身,在广告行业里。你当时所在的环时互动在社交媒体领域算是先驱了吧?对,很早就开始做社交媒体的传播,并且做得非常成功。他们很多耳熟能详的杜蕾斯广告都是出自这家公司。对,我在这家公司工作。我们公司在北京和上海都有办事处,我是在早期就进了上海的办事处,那个地方非常优雅,就在我们所说的梧桐区的小洋楼里。小洋楼很高,我们在五楼,环境相当不错,适合创意公司进行一些工作。刚去的时候,我们的团队大概只有十几个人吧,人数也不是很多。那时候我们服务杜蕾斯,主要是我们北京的同事在负责,而我则负责可口可乐的社交网络。我们在环时互动得到了很大的施展空间,我也非常幸运。在2012年或2013年,我们负责的可口可乐逆境营销campaign拿到了艾菲奖的全场大奖,我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经过这次campaign,我觉得,哇,我就是要做社交媒体,我就是要做广告,我要好好施展未来,把自己奉献给社交媒体和创意行业。

那时社交媒体以文字为主还是说都已经开始有视频了?那时候基本上几乎没有视频,微博占据了市场,可能占了百分之八九十。后来,随着微信公众号的兴起,情况才渐渐有所改变。我们确实有去投放一些KOL,那种投放的价格低得让人瞠目结舌。当时我们为可口可乐做的一整个campaign预算可能几百万,但对于所谓的营销号,整体预算好像才二三十万。我们能够投放的数量非常大,因为那个时候一个营销号的平均价格可能才三四百,最贵的也不过一千二、三百。能看到这样的价格,真的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惊,尤其是有些号的价格达到了两千,我至今记得我们曾经投过的一个名为“英国那些事”的巨型IP,那时候的粉丝量非常庞大,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它。

当时的确有几百万了,但具体多少我已经忘记了。正好我一个在英国读书的朋友找到了他,问我们是否想投一个广告。我不太清楚价格,于是他竟然告诉我,他从未做过这件事情,也没有投过广告,只是在网上用爱发电,分享一些内容。他甚至没想到这些内容能有所收益。于是,他反问我,你觉得多少钱合适。我看他内容的质量很高,就说了一千块可以吗?他说,太好了,那具体要怎么做?我说我们可以给你一个方向,你写好内容给我,然后我们在指定的时间发布。哇,只用一千块就搞定了这个英国的事情。后来他写的那些公众号头条,不知道变成了多少万、几十万的流量。而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韩寒非常活跃,他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期间在网络上很活跃,还有与女儿互动等。他有一个账号,除了他自己的ID,还有一个叫亭林镇独唱团的账号,那个时候非常火,因为人人都崇拜韩寒。

我们可口可乐有一个活动,想送给韩寒和他工作室一些定制的可口可乐瓶,找到了我。如果他们发三条微博,其中一条转发,两条直发,我问多少钱。他们说不清楚,因为从未做过。哇,那真是一个纯真的年代,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做。我就报价2000块,他答应了。这种情况现在是完全无法想象的。环视互动是一个非常社交化的公司,我必须说,很多同事在上班的同时也在微博上是大V段子手,特别厉害。我们老板老金有时会说,这个活动随便投谁给他300块让他发就行,投放KOL的预算占比很小,更多的是我们为客户制作一些物料和内容,二三十万就能维持整个夏季的活动。

那个时候,活动大概持续两个月左右,真是难以想象。而且那时你们的工作帮助了许多微博的大号意识到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赚钱。一方面,价格体系刚刚开始建立,另一方面,在整个活动中,我们的投放权限非常大。我觉得这也可能和环视互动当时公司的风格有关。记得一次跟老金去开会,我们去可口可乐,在会议室里恰好有一个热点新闻非常符合杜蕾丝的品牌形象。他打开电脑登录杜蕾丝的账号,自己就发布了信息。我现在完全无法想象,乙方可以如此自由地发布内容,甲方完全不干涉。当时的权限确实很大,很多内容我可以直接和创意沟通,想做什么甚至可以直接拍照投上去。那么效果也很好,现在真是完全想象不到的事情。

与可口可乐的这波活动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感受到自由创作的快乐。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我们逐渐面对了很多阻力,可能是预算问题、沟通问题等,各种原因让很多想法无法实现。后来我决定自己开始创作,那时其实心里蛮痛苦的。因为在环视互动之后,我又去了雅克互动,老板们都是我的恩师,关系很好。可到了2015年之后,做社交这一块越来越被动,许多创意无法实现,逐渐让我怀疑自己,觉得创意行业被削弱得很多,仿佛变成了服务行业。渐渐就不再像我刚入行时那种充满激情的状态。

我当时服务的一个客户,是全国最热门的综艺节目《奇葩说》的冠名赞助商。我们一起去北京录制节目,客户与我们的关系很好,但明显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