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GPT这样的AI工具未来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细,并且可能会成为像以前的Office一样,成为每个人简历上都具备的技能。多年前,有位前辈曾经对我说:“既然你已经从事AI行业,那你就拥有了天然的信息差。”他甚至建议我投资五千元,去找一个懂得如何将GPT部署到微信聊天和微信公众号上的人,让他把SOP写好,这样你再去推广一个项目,这让我积累了一些能力。之后我在观察各种广告活动时,能够通过文案和图片,基本了解到其背后的运作模式,以及资金来源,是谁出资、目的是获客还是其他方面,这些都能基本推断出来。
在职场前景未知的情况下,我开始寻找非传统的赚钱途径。我希望能够帮助每一个热爱尝试的年轻人,首先实现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一百万。欢迎来到“满地找钱”,大家好,我是伊玲。我是一名AI产品经理,之前在美团负责了一个名为“AI写真馆”的项目,后来又跳槽到了这条赛道最顶尖的公司。由于涉及一些公司的隐私和数据红线相关的话题,我很少在自媒体上谈论AI具体的业务或细节。但今天我正好要见一位零后朋友,他也是我的同行,所以我想与大家聊一聊AI行业的现状,以及2024年想要入局AI、想往高收益领域发展,是否还值得。
现在让我们欢迎嘉宾莉莉,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大家好,我是莉莉,一名AI产品经理,00后。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录制作播客。让我介绍一下我在AI领域的发展历程。我是在2023年初,也就是大概3月份开始入局AI的,个人感觉还算比较早。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尝试过早期的GPT Talk应用,接着又参与了AI图生图的项目,还做过数字人智能体等工作。听起来,我们所做的事情仿佛是在2020年左右时我所经历的,当时还没有大模型。我参与了商汤和微软小冰的项目,具体是做一些图文相关的工作。在小冰那边,我参与了对话聊天机器人以及虚拟男友和女友的开发,而在商汤则主要进行图像训练,之后在美团也有过一段时间的数字人相关工作。总的来说,AI行业来也回去折腾的事情似乎都差不多。
那么,我们现在回到节目的正题——“满地找钱”,一个比较普遍的话题就是:你是如何获得人生中的首个100万的?不过鉴于你才工作了一年多,并且也是00后,所以我们可以从规划的角度来聊,假如你还没有达到100万,你目前的计划是什么?我目前仍未达到100万,但我的副业探索歷程其实挺长的。我从九年前就开始研究副业,试图赚钱,这是我高一的下学期开始的。实际上,我打工的经历也相对较早,第一份工作是在2021年,那时因为疫情导致学校无法返校上课,我便向老师申请不再计算平时成绩,期中期末考试也请假。自此,我就开始了持续的工作状态。
从我的工作经验来看,实际上我承担的任务与全职正式员工无异。我的工龄查税务的APP显示,居然是从2019年开始的,哇,那你真的是有五年的工作经验了。不过毕竟还是学生身份,学校的事情也必需兼顾。当时我做过哪些副业,和什么相关的工作呢?我可以简单讲一下。大概是2017年左右,我曾做过一年多的微商,售卖一些服装、化妆品,以及无线WiFi等流量卡。这些项目让我在高中时期的生活得以维持。后来我在做淘宝客时赚到了第一波比较大的钱。那时候淘宝客还处于早期红利阶段,佣金可以高达30%,某些品类甚至高达40%到60%。我是一名高中生,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并在QQ空间上刷到了相关的广告,顺着广告的线索进入了一个群,发现商家每天分享优惠券且实际能收到货。于是我开始探索这个商家是怎么做到的,逐渐了解并自己尝试。
是啊,我当时做那个UI图也是用美图秀秀加一个模板去批的,学着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然后再加一些有趣的表情包。因此,当时做的这件事情就类似于你去发现一些有优惠的好货,将它分享给别人,自然可以赚取佣金,其实就是中间商。其实,这套模式现在也在各种APP中运用,采用相似的底层逻辑去推广东西。比如,美团外卖会有一些公众号每天分享“买20减3”的这种优惠券,其实原理是相似的。而像淘宝、京东等各大电商APP也会有一些平台,它们将这些优惠链接整合在一起,用户只需复制某个商品的链接,然后在另一款APP打开并购买。这个我其实知道,因为有一个朋友之前通过返利网做过这个,赚了五六十万。他可能在裂变方面做得特别好,参与的人数远不止40人。
其实我也在用返利,作为一个羊毛爱好者。我在微信上有一个聊天机器人,每次想在淘宝买东西时,我只需复制链接并发给聊天机器人,这个机器人能告诉我这个东西是否有专属的优惠券。如果购物后能返利多少钱,我前段时间查看我的数据,发现用这个机器人两年以来我已经返利得了1500多块钱,可能我买了两三万的东西,返利就返回了1500,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羊毛渠道。像17年时,返利会更多一些。大学时,我搞外联活动,外联的职能是给团体组织去拉赞助,有活动的时候去外面与商家合作,他们会提供活动经费或物料,比如托盘、红布、水和奖杯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外联商家做的事情中,涉及到一个信息差。比如,Summer这款社交APP上,我知道我曾经在上面做过招聘,这里有很多大学生。我会在上面发布字节跳动要招某某某实习生的信息,然后让他们来试试。这段时间,商家给我一个人头奖励,信号是30块钱。那段时期,许多互联网APP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客。我自己去下载了三门APP,发现完全可以不通过商家挣这份钱,自己注册一个号去拉新,然后从中抽佣,全部的钱都到自己的账号里。类似的事情我还做过许多,逐渐积累下来,我从过去赞助的学生变成了可以提供外联渠道的商家。我给别的学校提供外联活动,因为我本身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沟通,大家都能理解,交流起来也方便,信任感也强一些。
通过把自己变成外联商家的身份去搞这些活动,从中抽成。这也是一个相似的逻辑,涉及信息差和逐步摸索项目源头的能力。让我积累了一项能力,后面我在看到各种广告和活动时,可以通过文案和图片来了解它们背后的运作模式,源头资金的流向也是很清晰的,谁出钱是为了获客还是其他目的,基本上都能看出来。我觉得这个技能在我工作后仍然会受用。当支付宝来信时,我记得曾经出现过一波波的悬赏金活动,就是用你的二维码让朋友扫,他们能获得几块钱,若把这笔钱用掉,你也能获得同样的金额。我参与了一个团队,里面有十来个人一起整合一个号,最终这个号赚到了超过一百多万,但我负责的工作较底层,最终分到了1万多,差不多2万块钱,我觉得也挺不错的。
是的,其实就是薅大公司的羊毛,因为那个时候他们需要拓展客户,而我们手头正好有很多学生和职场人资源,我们能为他们提供价值,抹平这些信息差,所以拿到这些钱也是应得的。就像水网市里的王安全,通过提供信息差来帮助推广。实际上,这也是为各种APP的推广期助力,帮助他们获得客户。
进入AI行业是否也与赚取高收入有关呢?这里肯定是有一些关系的。我对AI的好奇心始于2023年3月,第一次接触到GPT,与其对话时,我询问了一个产品相关的问题,发现它给出的回答与我自己的想法完全一致。这个让我感到震撼,因为与过去那些非Transformer型的人工智能相比,GPT的表现非常出色。经过多年学习和积累经验,我得出的结论,GPT通过数据训练处理后也能达到相似的水平。当时,我和老师聊天时达成了共识,像GPT这种AI工具将来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细,甚至可能成为像多年前的Of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