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第106期的认知小讲座。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关于学习英语的一些建议。最近我翻阅了过去一个月大家留言的评论,并拍了照片。我发现有不少问题都是与英语学习相关的。比如,昨天还是前天就有一位观众在评论区询问,能否讲解一下如何学英语。于是,我决定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这个主题的目的很明确,因为在学习、工作甚至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使用英语的场景。比如,我们可能需要阅读一篇英语文章,查阅英文文献,或者需要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对话。毕竟,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能够掌握基本的英语,几乎可以与全世界的人交流。因此,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我自己留学六年期间的经验与心得。
首先,我会涵盖学习任何语言的四个基础部分:听、说、读、写。鉴于我们身处中文环境,并不是每天都接触外国人或使用英语,我认为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阅读”。我将从阅读入手,然后再谈及其他三个部分。如果要提高阅读能力,那么词汇量和语法是关键。老观众应该知道,我之前已经讲过关于词汇的背诵方法,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可以再做一期。
基础词汇的背诵是必要的,因为在学习语法时,句子中使用的单词必须得是你认识的。如果你对这些单词一无所知,又怎么能学好语法呢?从实际情况来看,最常用的词汇大约只有几千个,背熟这些词汇后再深入学习语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涉及不同领域知识的专业词汇也值得学习,比如科学、自然环境、国家、社会和商务等领域的词汇。
在撰写或阅读文章时,我们还需要用到一些修辞手法及更高级的词汇。尤其在阅读论文和文献时,作者通常需要使用专业术语,以提升文章的权威性。很多时候,这些高阶词汇和初级词汇的意思是一样的,但表述的方式却更为高级,这告诉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尤其是写作时,应整理各种表达,比如不同情况下如何使用“因为”和“所以”等词。
此外,了解如何使用对比、转折关系的词汇以及标准的三段论结构也非常重要,包括开头如何引入、内容如何展开和结尾如何总结,以及观点之间的并列或递进关系。这些都是在学习词汇时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关于背诵词汇的方法,现如今市面上有很多相关的手机应用和软件,我这里不做特别推荐,因为它们的原理大同小异。
总的来说,背单词需要遵循遗忘曲线的规律,确保在适当的时间复习,保证记忆的长期效果。我的一个特别建议是,每天都要多背一些单词。我推荐给许多实践者的做法是:每天背两到三百个单词。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的人可能会惊讶,怎么可能做到!当然,这需要投入时间,比如每天花一到两个小时背单词,但整体来说,这样的效率是很高的。
如果你每天只背十个单词,可能只记住七个;但如果你每天背一百个,虽然可能会遗忘六十个,但你也能牢牢记住四十个。有人可能会反驳,背这么多词会造成遗忘,这就是为什么要结合遗忘曲线进行重复练习,慢慢地大脑会适应这种节奏。如果每天只背十个单词,拖得时间太长,最终可能会记不住。而在短时间内背大量单词时,你会发现许多单词之间有联系,这样学习起来效率会更高。
那么,当然,你也可以对照单词的发音和音标,去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当你在背单词时,应该形成一种图像与声音的双重记忆。你想到的单词,现在在大脑中得以读出,接着根据这个读音来推测它的拼写;反过来也一样,通过拼写去想象单词的读音。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升背诵的效率。
特别是在学习名词的变化时,很多人会感到困惑。比如在我学习时,遇到了一些不同的例子。对于一些特定学科的词汇,比如“经济学”,经济是“economy”,重音落在第二个音节“ka”上。而它的形容词形式是“economic”,音节重心又有所不同。这种变形刚开始会让人觉得奇怪,但只要多接触这些单词,就会发现它们的变化规律。例如,“sociology”是社会学,而“Sociological”则表示与社会学相关的形容词。虽然一开始这类用法有些难记,但多读几遍后,最终能够把重音位置和发音记牢。希望大家理解,记单词的方法就是看到一个就背一个。
接下来,我想谈谈类似单词的记忆方法。有些单词形似但意思不同,因此非常容易混淆。在背单词时,我通常会将这些相似的单词放在一起比较,以便更有效地记忆。当把容易混淆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时,它们之间的对比会让记忆变得更加牢固。这样一来,你就可以通过组记的方式,增强对这些词汇的记忆效果。这种混合记忆法能让人更好地掌握知识,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我认为词根词缀记忆法并不是特别有效,因为单词数量庞大,而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汇常常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单纯依赖词根词缀来记忆可能并不明智。对一些常用的词缀,了解其含义,都是有好处的,但不应该将其作为核心方法。此外,我对通过谐音记忆单词的方法并不太赞同。将中文谐音用于记单词往往显得刻意,并且由于发音与英文不完全一致,可能会干扰到你对英语读音和单词拼写的记忆。这一点大家在学习时也要注意。
接下来的内容是关于语法的,可能会比较长。我在初中时读过一本书,书名大概是《语法应该这么学》,内容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传达了一个观点: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教别人。这提到的就是费曼学习法。书中用故事化的方式介绍了英语语法,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之后,我的确看了很多语法书。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有个重要的经验就是在学完语法后,要尝试教给别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这些语法知识。我曾经尝试向妈妈和身边的同学讲解英语语法,分享我学习的心得。
语法其实并不难学,关键在于有系统的认识与整合。如果让我教授英语语法,我会从基本句型结构入手。常见的句子结构包括主语加不及物动词的主谓结构,比如“I cried”(我哭了)等。接下来就是主谓宾结构,即主语加及物动词加宾语。语法中还涉及很多细节,比如在关系从句中,何时使用“that”或者“which”。这些细节有很多,我会尽量帮助大家理解核心部分。
主谓结构是语言中最基本的结构形式之一,比如“主谓宾”和“主谓宾宾”,当然还有主系表。根据我的记忆,主要就是这几种结构,当然不同的语法体系也有不同的表述。补语的概念也很重要,它可以被视作对谓语的一种补充和解释,或者是有时候会认为一个谓语后面可以接两个宾语,这都是不同的解析方法,这就引出了宾语一和宾语二等构造。
在主系表的结构中,例如“B动词”这样的句子,主要的成分包括“是什么”或者“感到什么”,这样会涉及到感官动词的使用。在主系表中,表语是很重要的组成成分,它可以通过表语从句、主语从句和宾语从句来充当名词性成分,因此我们统称它们为名词性从句。接下来谈到从句,从句的核心思路其实很简单。我们提到句子结构中的每一种结构,除了主语外,其余部分都可以插入一个整体的成分,这个整体就像数学中的运算符一样。
在语法中,常见的“加法”运算,例如a+b,可以通过将其中一个成分替换为一个包含其他元素的整体,如(c+d+e)。这就创建了一个复杂结构,它在句子中充当了一种成分。如果提到补足语时,比如状语从句,它也全是为了补充信息而加入的成分。如果删除了这些状语从句,句子的基本结构依然完整。所以,当我们表达观点或写段落时,总会有一些条件或转折需要补充,这时就需要引入状语从句。
接下来是关于非谓语的部分,不同于谓语的表达方式。在英语写作中,经常会使用分词,比如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它们可以用来表示状态或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