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欢迎收听信记的三文鱼电台。虽然三文鱼更新得比较慢,但我的另一档播客《宇宙乘客》可是一如既往地频繁更新。如果还没有关注的朋友,可以在听完这期节目后移步到《宇宙乘客》。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最近一两个月的想法和我正在做的事情,算是一个音频的日记本。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也能再次反思,同时让你们感受到我的幽默。
我真的觉得,只有在录制三文鱼的时候,我才能真正放松下来。因为这里关注的人相对较少,所以我没有太大的压力。相比之下,《宇宙乘客》的关注量比较多,但最近的数据又不是很好,这让我感到很大的压力。因此,在三文鱼的录制中,我可以更加放得开,甚至能笑得出来。
接下来,我先说一下我身体的变化。从2024年1月1日开始,我便立志将今年定为健身之年,计划在这一年内减重,回到一个健康的状态。我在《宇宙乘客》里提到过,因工作压力、心理压力等各种因素,在2022到2023年间,我情绪性进食,体重暴涨25公斤,达到了我30多年人生的巅峰。但尽管我的体检结果一切正常,我深知这样的身体状况会摧毁我的健康,以及我大部分喜欢做的事情。因此,从今年开始,我默默地告诉自己:“OK,放轻松,我们不急,也不宣誓,默默去做就好。”
截止到目前的七个多月里,我已经成功减重10公斤,也就是20斤。如果按照目前的进度来看,如果想在年底减重25公斤,其实还是有点难度。因此,我最近在运动上进行调整,增加运动量。我并不提倡极端的快速减重,过去也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更不想折腾自己的身体。我会根据自己的状态和心情去调整我的计划:心情好的时候,能量很高,自然就多运动一会儿;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好好吃饭,但会控制油、盐、糖的摄入,以避免用食物填补我的低落情绪,追求科学、快乐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所以我对自己说:今天想吃的就放肆一点,没问题;那么运动就多做20分钟,对吧?如果今天不想运动,那就少吃一点。反正就是这样,这次反而是最轻松的。你知道,如果想跟生活耍心眼,自己只会吃亏,因此我不想掩耳盗铃,反正就是慢慢来,这样才是最快的速度。有一天,我在整理相册时,看到了我的体重截图。因为我会定期做对比,看到截图从2000克到4000克,再到7000克,直到10千克时,我才感受到:哇,自己还蛮厉害的。单看这些数字可能没有太大的冲击力,但把它们排成一张长图时,真的会让人特别惊讶。
我记得那天把以往的图拼在一起时,我的好朋友Happy奶也发给我她的截图,她的小红书关注数破了10万。她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我当然非常理解她。因为我的宇宙乘客从零关注到一千关注花了五个月,而从零关注到十万关注则用了两年四个月。她的十万粉丝大概也是用了两年多,这让我深刻感受到,这几年虽然每天过得差不多,但一旦加上时间的杠杆,效果就会变得非常显著。无论是黑皮奶达到了10万的关注,还是我自己减重了10千克,这对我们来说都不是终点,而是目标的完成。完成目标后,我们会重新设定目标,然后开始新的奋斗。
在心情不错或轻松的时候,我也会观察周围的几个亲密朋友,试图找出我们之间的共性和能够实现目标的技巧。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相同的特性,这些特性虽然可能被说烂了,但正是这些朴素的大道理让我们走到了今天。不管是我的好朋友黑皮奶,还是之前节目中请来的狄伦,甚至那些不太亲近的创业朋友,我们都非常相信自己。坦白来说,我们坚信自己的理论可以成功,或许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像80后和90后的,我们经历过互联网初期的红利,也在职场上踏实稳重地做出过不错的项目。正因如此,我们相信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也可以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功。
这与我们之前在互联网工作的思路相似,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最终的结果。一旦设定目标,我们就会调动所有资源,全力以赴去实现它。如果最终未能如愿,我们就会进行复盘,为下一个周期争取达成。在这样的信念和方法推动下,我们确实完成了一些事情,但同时也让我们不断陷入竞争的漩涡。即使离开了职场,我们还是在自由主义的道路上不停地折腾,永远在解决问题。然而,随着这几年疫情的冲击,我们这些35岁左右的人也略微学会了一点放松,可以在忙碌工作之余,给自己定下一个半月或一个月的假期,去玩乐、去放松,同时明白不能再拼命造了,还是得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
然后,我们又开始卷起训练,跑步、打网球、游泳、逛公园,提升居住环境,改善生活质量,追求健康的饮食,购买最贵的保险。这样的现象在80后和90后之间尤为明显。根据我的观察,与我们相比,95年后出生的朋友们在生活态度上显得更为轻松,但我们这些35岁左右的人,一方面正处于个人奋斗的最佳时期,大多没有结婚生育,另一方面也不需要为父母的生活分心,他们可以自理,甚至还可能在经济上支持我们的房车和创业。在消费主力中,70后和80后占比已高达58%,而90后和00后则不足10%。我们每年的开支都在几十万左右,光是纳税和房租便是别人几年的税后工资。
因此,这些大额消费背后,我们只能不断地努力,让自己名义上获得成功。疫情之后,为了赚更多钱、存更多钱,我们开始倾向于极简主义,逐渐拒绝消费主义。与几年前毫不犹豫花钱的态度相比,现在我们会选择不再购买那些繁琐无用的东西,但如果遇到真正喜欢的,还是愿意直接选择顶配。在大城市生活的自由职业者看似轻松,实际上却伴随着高消费、高风险以及高税负,而我们这群35岁的人全都未婚未育,开始为生育问题提前规划,这无疑也是一笔巨额的支出。所有这些努力的背后,其实都是为了给自己留个Plan B。
我们现在并不打算为了事业进入传统的婚姻家庭去生育,对于我们来说,个体的发展更为重要。虽然30多岁是生育的最佳年龄,但我们认为这件事可以再往后推迟一点,而这种延迟的底气,来源于我们至少可以选择动卵,或者考虑其他的方案。就算最终因为年龄或身体原因错过了生育的机会,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我真的就是生不了了,那没有办法,是吧?这是我自己做的决定,我经历了,结果是怎样的我都接受。话说回来,生育的问题和其他选择又不太一样,它是一个不可逆的决定。你不能生就是不能生了,对吧?没有回头路。所以,每个为事业奋斗的35岁女性,走到现在这个节点时,都会有一种非常纠结的情绪。我们能做的就是先动卵,然后再看。
而动卵这件事情的确会解决我们很多的自身压力和社会压力,但它又只属于高收入女性才能拥有的选择。对吧?当然,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在二十五、六岁或者三十岁左右的时候选择了生育,现在他们也觉得这种选择是好的,自己也是开心的。我只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关键是你自己觉得开心,这才是最重要的。别人怎么看都不重要。对于我来说,我还是非常谨慎,因为孩子生了之后,我可就塞不回去了。
大家可以听得出来,我没有提及婚姻,而是直接跳到了生育这一步。因为我对婚姻的态度是可有可无的,我也深知婚姻制度的本质,婚姻是一件非常现实的事情。在我交往过的不管是中国的男生还是外国的男生,只要接触的够多,你就会知道他们有多么离谱和好笑。当然,也有不错的男生和不错的婚姻,但女性在所谓的不错的婚姻里面的付出和放弃,目前我还是没有办法接受的。
婚姻对我来说,它不是必须的,我也没有什么新娘梦、婚纱梦这些。我觉得对我来说都很扯,我完全可以跳过这个步骤,那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如果有一天我结婚了,我会跟大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