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延毕的00后:在搞钱和搞笑中选择了“搞砸”

媒体链接

内容要点:

  • 1. 即兴演出是一种包容性强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解和体谅他人,从而提升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 2. 在学习即兴表演过程中,学员需要学会“是的、而且”的原则,以便更好地适应团队合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扩展。
  • 3. 新喜剧是中国特有的概念,其形式创新主要用于探索以及推广观众不太熟悉的喜剧表现方式,如素描喜剧和漫才。
  • 4. 通过即兴表演,演员在现场演出中必须快速反应,观众无法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种不可预见性增加了演出的乐趣。
  • 5. 如果对喜剧和即兴表演感兴趣,可以关注相关课程和活动,有机会参与实际的演出和体验。

在进入这个圈子之前,我并不是一个好人。但即兴演出让我接触到了目前为止最包容的艺术形式,我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能够慢慢学会更加包容他人,体会到别人的感受。很多时候,这种理解的过程是痛苦的。明明知道有些人你非常讨厌,但依然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艺术的魅力就是如此真实,你能感受到热爱所在。只要我沉浸在其中,就会感到开心。因此,我希望自己有机会能一直沉浸在这个领域,即使不能,我也愿意以工作资助自己的爱好。

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财大牛逼》。我是上海财经大学一届六级的丁丁。 我是上海财经大学一届五级的Rona。在这档节目里,我们将分享财经学生毕业后的不同选择,除了金融、财会和互联网,大家都在做些什么。这一期我们请到了一位00后的嘉宾,他在大学期间上了三年的网课,经历了转院、转班和延毕,现在则是在做新喜剧。我们先请蛋糕来自我介绍一下吧。

“Hello,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叫蛋糕,是2019年入学的上海财经大学数学系学生,目前是一名业余喜剧演员,试图向专业喜剧演员和编剧靠拢。在这三年中,我一直在努力成为一名即兴演员和即兴老师。”

欢迎蛋糕!请告诉我们你为什么想跟我们聊这个话题。“我觉得在这三年的从业过程中,我对即兴的理解比较散,我希望通过输出的形式来促进自己的输入,看看自己对即兴的了解和理解到底有多深。因此在这一期节目中,我们会给大家科普许多与新喜剧相关的专业术语。如果你对喜剧没有特别的感觉,你也能从中收获很多,因为我们会发现,许多喜剧中的方法其实都能应用到日常生活的职业发展以及与家人朋友的沟通中。”

这期节目希望大家多多评论、转发和点赞。首先,我们想问问蛋糕,他为什么会选择新喜剧这个行业,以及在大学期间做了些什么。

最早可以追溯到《今晚80后脱口秀》,大家应该都有看过吧,尤其是王自建的那一期。节目里其实有不少人,比如李亮和王建国,他们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对于一代人来说,这也是一种启蒙,还有庞博也是参与其中的。这些节目让我意识到,脱口秀是一种可以让我自己搞笑的表现形式。最初,我其实并没有把脱口秀和单口相声区分得那么清晰。但在中学阶段,大家都知道那段时间非常忙,因此我并没有太多时间去关注它。

在高中毕业晚会上,我和负责晚会的朋友比较熟,于是我询问了晚会的节目单。看到上面全是唱歌跳舞的表演,我觉得无聊,于是决定写一段脱口秀。于是我开始构思了一段单口相声,其中有大约一分钟的时间是在讲灌口,我提到了一些关于羊羔和熊掌的内容。这段表演效果不错,现场反应也很好。后来回想起来,我发现自己的风格更接近方清平,而不是王自建。如果你们知道方清平的话,他也是著名的单口相声演员,讲完后大家都挺开心的。

到了大学一年级下学期,正好碰上疫情,我被闷在家里很无聊。于是我开始寻找各种综艺节目观看。我的朋友推荐我看《脱口秀大会》,那个时候,这档节目还没有出圈,刚刚结束第二季。我看完后觉得特别有意思,因此我记住了效果文化这个公司,并去搜索他们的相关资料。巧合的是,当时效果文化正在招募效果训练营的学员。我赶紧投了简历,因为当天晚上六点收到的通知,截止日期是晚上十二点,只有短短六个小时。我完全没有相关经验,因此只能将高中毕业的那段单口相声视频发了上去。

最后,我顺利进入了那个效果训练营。那段训练营大约持续了两周,内容主要是实验性学习,强调自己写稿并进行表演。在这两周里,我有八到十二次上台机会,反复磨练自己的稿子。最后会对每个人进行排名,排名好的学员还有奖金。这段时间我经历了十次开放麦,结束后我心里想,再也不想碰脱口秀了。其实让我最感受痛苦的并不是表演时的感觉,而是上台前的紧张和恐惧。你明知道这五分钟的表演会非常尴尬,台本也不佳,观众的反应也不会很好。演出结束后,主持人通常会用调侃的方式来调节气氛,但那时候我觉得太痛苦了,简直就是被羞辱。

然后,在这段训练期间,只有一天的时间讲了一天的即兴喜剧课程。中午和下午我们就进行了两三个小时的即兴喜剧体验,那感觉很有趣。碰巧有个成员有即兴剧团,他邀请我们去体验一下。于是训练结束后,我找到他,正式接触了即兴表演。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即兴剧,参与了公开的排练。在这里我需要澄清一下即兴表演的定义。即兴表演就是一种没有剧本、没有事先准备台词的表演形式,演员根据观众的建议在台上即兴完成一个个小剧场的表演。希望对大家理解即兴表演有所帮助。

我看过他的一场表演,具体来说,他会在台上问观众:“你们给我设定一种心情,或者帮我设定一种状态。”台下观众会现场给他提建议,他会根据这些建议去设定表演的状态。例如,我看到的那场表演中,有观众提出“发疯”,让他演一个发疯的状态;还有人提出得比较离奇,比如有人说“浴火焚身”。于是,后面的一位演员就演得非常卖力。我们即兴演出的形式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叫短片即兴,这种形式有游戏规则,演员在这个规则内根据观众的建议即兴发挥,演出一些小戏;另一种是没有特别的规则。

我想介绍一个即兴演出中非常经典且著名的节目,叫做“拍手叫停”。这个规则是,这些演员基本上都会站在台上,然后两位演员就会根据观众的建议开始一幕戏。当后排的演员拍手喊停时,前排的演员必须立刻定住动作,然后后排的演员可以选择前排的任意一个演员替换掉他,自己做出那个动作。这两个动作将成为灵感,演出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新戏。例如,如果前排的两个演员正在演宫廷戏,贵妃在赏花,而另一个李公公在跪着等待收纸,后排演员可能会喊停,然后替换掉贵妃,并伸出手做出同样的动作,接着他可能会说:“师傅,我今年的果子收成真好!”这样,赏花的情节就变成了摘果子。

即兴演出往往考验演员的临场反应,听起来似乎很难,脑子会不会突然当机呢?确实会,但对观众来说,这样的演出是充满乐趣的。因为在即兴演出中,观众无法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无法找到本子。而戏剧与表演本身是一种“玩”的形式,我们所做的事只是把它回归到本质,也就是让大家真正去玩一幕戏,而不是在固定剧本的框架中演出。最近我参与了一个新的喜剧剧团,我们的本子是固定的,与即兴不太一样。我们的本子是通过即兴演出来的,当我们有一个新点子时,会即兴发挥,然后把这个点子记录下来,形成剧本,最终搬上荧幕。虽然每天演出相同的本子,但我们所做的训练就是为了尽可能接近第一次即兴演出时的状态,因为那样的状态是真实的,最搞笑的。

在舞台上,当观众给出情节、台词或表情时,我们需要根据反馈进行反应,训练只是在知道如何反馈的情况下,尽量还原第一次的真实感。此外,在即兴演出中,每个人会带来新的情节,这个过程被称作“yes and”。即是说,如果在台上每位演员都有丰富的想法,那将无法组成一幕戏。这是因为如果我坚决要演水泥工,而另一个人想演泥塑的雕像,戏就演不下去了。因此,演员在即兴演出中非常重视“yes and”的原则。当队友说出某个信息时,我们会对他说“是的”,并将其作为接下来演出的基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比如,第一个人说:“我是水泥工”,那么另一个人可以接着说:“我也是水泥工,而且我爱你!”在即兴演出中,很多表面上的“yes and”实际上常常变成了“yes but”。

我认为这一原则可以延伸到很多生活场景中,帮助我更好地适应生活,带来一些色彩。最开始我接触即兴表演并爱上它,就是因为它能够在我的生活中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一种思维方式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接受他人的想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扩展,从而提升了我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讨论色彩时,常常会有一个观点,那就是色彩以前并不是丰富多彩的。而之前的色彩则显得比较单一,因为主播的特性便在于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这种反差?这其实是因为我们遵循一个原则:在台上即兴演出时,所展现的往往是某一个角度的自己。当你在台上即兴表演时,无法完全抛掉自我,这种情况下你所做出的反应几乎都是出于真实的自我。因此,一个优秀的即兴教师或演员能够通过观察一个人即兴演出的几分钟,判断出这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这种反应反馈非常直接,我们一直奉行的理念就是“生活是不断即兴的”,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即兴排练场。

在即兴表演中,我常常能够将舞台上的一次表演运用到我的生活中。具体例子可能相对较少,因为我在即兴舞台上并不经常演绎我在现实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不过,我可以分享一些与即兴相关的舞台技巧,比如在即兴表演中,重点(Focus)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一场戏只会有一个主要焦点。想象一下,如果作为观众你面对的是一场群像戏,若左右两边都有焦点,你便不知道应该看哪里。即使这幕戏在回顾时可能很精彩,但当下的体验却往往很糟糕,因为你无法确定自己该关注哪个焦点。

因此,在即兴舞台上,我们非常注重焦点的分享和获取。我们称之为“give and take”,即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而在需要团队配合时再将焦点转移回队友。这种焦点的掌控不仅适用于舞台,在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启示。通过观察,我发现生活中喜欢抢焦点的人与那些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的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有些人特别渴望成为焦点,而另一些人则更愿意将焦点让给他人。这其中的区别,往往体现在日常的交流中。

例如,在一次座谈会上,若有人在认真发言,而旁边有些人玩手机,你便会感受到舞台的焦点并不单一。如果发言者发现无人专注,心理感受会很明显。这种情况让人反思,无论是在演出还是生活中,抑或是在普通的社交场合,焦点的流动对我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都有直接的影响。真正擅长即兴表演的人,回到生活中往往会更愿意倾听他人,因为他们理解自己渴望被关注的心情。因此,当他人拥有焦点时,他们会积极去倾听,而不是分散注意力。

探讨即兴表演不仅是个体的表现,更是团队协作的艺术。我们在生活中的表现,往往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及互动。即兴表演鼓励我们在需要时站出来,享受关注,而在合适的时候将焦点分享给那些他人,这种自如的表达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在团队中显得尤为重要。至于是否普通人也可以学习即兴表演,答案是一致的:非常欢迎,非常推荐。在这期播客中,我不仅是来分享这些经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体验即兴表演的乐趣。

我觉得这个应用场景确实很广泛。你刚刚提到的时候,我不禁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或伴侣沟通时,经常是一个争夺焦点的过程。我能深刻体会到,很多时候和男朋友争吵,似乎并不是在争论事情的对错,而是想要对方关注我。此时此刻,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焦点。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能多去倾听,感受到他想要获得我的注意力,那么我就把注意力转移给他。这可能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因为倾听的人更容易获得焦点。

回想一下,假如作为表达者时,有两种人向我说话,一个非常愿意倾听我,另一个则完全不在意我说的话,我肯定会更愿意和那个愿意倾听的人交流。所以,学会表达前,首先要学会倾听。天哪,我明白了,这看似是让出自己的表达权,实际上你暗中掌握了主导权。我刚才提到的焦点获取过程就是如此。刚刚我提到,收并不是真的主动放弃,而是将焦点适当调动。

我还记得,其中一个即兴表演老师曾教过我一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并奉为信条:即兴是一门艺术,让你的队友变得更出色。无论在台上做什么,都是为了让队友表现得更好、更突出。我记得,你在群里提到在接触即兴之前,认为自己并不是个好人。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在我接触即兴之前,我其实不太在乎周围的人,并不是因为我主观上不想在乎,而是我不知道该如何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我的表达。

在即兴学习之前,搞笑和喜剧对我来说是个大问题。我常常说一些我认为好笑的话,却得罪了别人。我没能意识到自己的冒犯,因此会觉得他们不懂我的幽默。这样的体验让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因为我没有关注到别人的感受。在学习即兴一年多后,我决心将这种学习转化到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上。尽管我并不觉得生孩子是多么必要的事情,但我的父母非常看重这一点。

这个疑惑至今我都未能与父母有效沟通。有一次我认真地和他们聊了这个问题,试图运用我在即兴中学到的所有技巧,如“是的、而且”、“不要评判”、“倾听”等,让他们感受到我在关注他们。最终,我听到了父母这样一番说辞:“我们终究是动物,生存和繁衍是本能,你为什么觉得繁衍不重要?”我当时没有答复,因为我觉得他们说得很有道理。父母并不是想要控制我,而是出于对生命的本能理解。他们似乎认为,如果有动物不考虑繁衍,那它一定有病。

这让我感到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并不想要控制我,而只是本能地认为这就是应该如此。我也意识到,如果没有肯定的决心去倾听他们的真正想法,就无法建立良好的沟通。尽管父母常常这样说,我在他们的论述中找到了共情。理解我父母的想法,远比一味指责要重要多了。我意识到,我们只是处于不同的思想阶段,可以互相包容。

我并不是故意要拒绝生孩子,而只是反感父母的控制。我发现在他们表达这些想法后,我能与他们产生共情。他们的结论是,或许我因为读书读得太多而偏离了原本的思考方向。这种“脑子坏了”的说法本质上带有评判色彩。如果不愿意去倾听对方真正的想法,那就很难收获理解。即兴的关键在于不要评判,即使对于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人或事,也可以试着去理解并接受。

无形中,我也意识到,在与父母的沟通中,自己常常具有评判的倾向,认为他们的看法对错。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彼此的伤害。毕竟,父母对我有着最重要的意义,为什么我不能对他们多点耐心与包容呢?我过去一段时间内也极为排斥他们的想法,觉得当前的年轻人应该引领潮流,对他们的观点产生抵触。

哇,你们连英语都不会,真的是因为你们没有我所见的世界多。你们只是比我活得久而已。我常有这样的感受,觉得某些事情只是在阻止我们沟通交流。如果我们真正想要交流,就需要认真聆听。这个聆听的能力是即兴表演带给我的。因为在台上,为了演出一场精彩的戏,我即使对对手演员非常不喜欢,甚至觉得他总是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我也会试着去听他的想法。虽然我很讨厌这样的演员,但我已经上台和他同台,没办法,那我就听听他的看法。其实他的观点也不错。而且,当他发现我在听他的时候,他也会倾听我的想法,并给予认可。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那些人并不是生来就要与我们对抗,其实往往是我们自己断绝了沟通的桥梁。

你说得太好了。在即兴表演方面,我们基本上达成了共识,然后新喜剧究竟是什么呢?新喜剧是否是一个包含各种形式的概念?我们平常听到的素描、漫才又是什么?能给我们科普一下吗?所谓的新喜剧,其实是中国内部特有的概念。新喜剧的形式往往是观众不太了解的,因此听起来显得很高级。其实,所谓的新并不意味着其内容的复杂程度。新商业、新文化、新消费都被称之为新,然而当我向别人介绍我的工作是新喜剧时,大家可能会觉得这就是大家不太知道的喜剧。其实,不是说它发展的晚,而是大家缺乏了解。

比如,如果你们看过印尼的喜剧大赛,就会知道有位演员叫王子,他的表演形式是默剧。默剧经过多少年的发展了呢?很多人对默剧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某些经典的作品上,比如卓别林的默剧。尽管王子的表演让很多观众觉得新奇,但其实默剧早已存在了很久。人们之所以觉得它新,是因为他们接触得很少。很多时候,历史悠久的表演形式在一段时间内被遗忘,就显得新颖而引人关注。我们把这些未知的表演形式统称为新喜剧,向大家展示这些有趣的内容。

说到喜剧,观众们通常容易想到小品、脱口秀和喜剧电影等类型。大家在选择观看喜剧时,通常会朝这几个方向去看。如果你想尝试一些新的喜剧形式,我们可以为你打包介绍新喜剧的种类。近年来发展比较好的新喜剧形式之一,就是漫才。由于脱口秀大会的推广,漫才现在几乎变成了一种老崭的新喜剧形式。

除了漫才,另一个重要的新喜剧形式是素描喜剧(sketch)。我最近在一个新喜剧团体中演出,有观众在评价我们表演时提到素描喜剧、漫才和日式短裤。他本来想说的是日式短剧,却由于打错字写成了日式短裤。我最近也在学习素描喜剧,因此对此十分敏感。虽然从表现形式上看,素描喜剧与小品相似,都是通过一段戏来达到搞笑的效果,但我们特别将其称为“素描喜剧”而非小品,是为了明确地区分传统小品所带来的局限性。近来,传统小品在观众中口碑不佳,常常被春晚的低级搞笑影响。为了吸引更多观众,我们便将它重新命名为素描喜剧,试图让大家感受到新的尝试。

所以在创作上,素描喜剧与传统小品有着本质的区别。素描喜剧相对简短易懂,而传统小品往往涉及大量的大误会。例如,洗澡或者天真无邪等情节,观众可以直观地体验到误会的情感。然而我们在创作素描喜剧时,并不强调误会,而是关注游戏的设置。我们的目标是将某种有趣的元素提升到更好、更有趣的层次,最终通过一次大的爆笑呈现出来。这样的一种创作方式,使我们在表演中始终保持创新与娱乐性。

你还是会觉得好笑。尽管你知道他接下来要干什么,他依然让你发笑。这就是所谓的“sketch”。我们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让你知道我们要干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依然打破你的预期。这有点像被按了搞笑的开关,虽然我已经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我依然会笑。这其实很简单,却又非常好笑。此外,一年一度的喜剧大赛中的sketch,相对而言并不是最正宗的sketch,因为它需要比赛。一般来说,sketch的时间通常是3到5分钟,但在比赛的场景中,如果你的队友演了15分钟,而你只演了5分钟,你肯定会吃亏。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很多团队就把演出时间拉得比较长,最终演出了十几分钟的作品。如果你在外面看到一些小品、素描、喜剧秀,它们的表演时间一般会在3到5分钟甚至更短。其实,我今天把问题征集发到了群里,大家聊了很多。有些人指出,现在喜剧行业的演员对自己的前景可能并不是很乐观。因此,我想请教一下你,作为新喜剧的从业者,你认为现在行业的状况如何?

理性地说,我不太推荐绝大多数人来这个行业,但我推荐大家都来体验一下即兴喜剧。对于那些对喜剧非常感兴趣的人,我的规划是先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用业余时间去做这些事情,不要一头扎进去。非常负责任地讲,这个行业目前非常艰难,但未来是有很大前景的。喜剧的受众其实是相当广泛的,大家对喜剧的需求也很大。而目前市面上好的喜剧作品大多并不是国内的东西。因此,如果有一个剧团能够稳定地创作一些有剧本的素描喜剧,那将会是非常棒的。优秀的作品是可以培养的,但这需要时间。我的剧团目前我自己创立了一个,已经磨合了大约200天,时间相对短暂。我们正在尝试用即兴的方法去寻找有趣的内容。团队成员的即兴经验平均大约有三年,但我们依然觉得自己离能够稳定输出素描喜剧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这个过程确实需要时间,慢慢磨练。如果你和我一样,热爱这个行业,就去尝试一下,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刚进这个行业的两个月,我觉得很难在这里成就一番事业,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我的剧团大约有6个人,他们全都是做服务业的。同时,我也很好奇喜剧演员在日常生活中和舞台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这其实非常看个人。有些喜剧演员,比如说鸟鸟,她是我在效果训练营的老师。她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内向,让人觉得很拘谨。她的表演也很设控,结束后聚餐时,三小时内几乎没有动静。至于我,有一段时间我被“好笑”这个概念束缚,太想让大家觉得好笑,反而常常让身边的人觉得我在认真说话,而非搞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开始试图让我的真诚更加显露,真的让别人觉得我在认真。即使因为我说的话而让你笑了,那也不是我的本意。有时我感到,自己的搞笑是源于害怕给别人带来压力,一旦对方有了小小的预期违背,他们就会笑了。

在我们的行业里,通常对笑有三种定义。第一种叫“预期违背”,比如你认为我要说某件事,其实我说的是另一件,这种惊喜感常常会引发笑声。第二种是“优越感”,你在台下看到演员在台上扮丑,会觉得自己比他好,这会让你发笑。极端情况下,比如二人转中,演员做出搞笑的行为,观众会感到不一样的优越感。第三种则是“紧张释放”,当你感到紧张时,意识到事情并不可怕的瞬间,你会笑。比如那种小丑盒,打开的时候可能会吓到你,但其实只是弹簧和小丑,释放了你的紧张,反而好笑。此外,挠痒痒也是一样,尤其是别人给你挠时。古代痒可能意味着有危险,因此这种情绪的释放也会让人感到愉快。

当别人挠你痒痒的时候,你的身体会告诉你“我受伤害了”。而你的大脑不停地告诉你:“不,他只是在挠你痒痒,他没有任何威胁。”于是你在不断地进行压力释放,内心感到有些危险。原来,挠痒痒竟然是有其危险性的,因此你会笑。这其实是刻在DNA里的反应,属于压力释放和紧张情绪的宣泄方式。因此,笑通常有三种情境来源:欲望未满足、优越感和预期违背。日常生活中,我们聊天时产生的笑点多来自欲望未满足和优越感。例如,我做个鬼脸让你笑,体现了优越感;或者在说话时,突然改变语气,使你产生意外的感觉,形成预期的违背。

在一场极限表演中,我们有一个有趣的游戏叫火星语(Gibberish),翻译过来其实就是胡言乱语。我们模拟一门完全没有听说过的语言,虽然你觉得这是一门语言,但却从未接触过。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体验到一种人类发出的语言,它像一个国家的语言,但其实我们根本听不懂。参与这样的对话,在本质上,大家都不知道其含义,但我们依然可以认真地将其视为一种语言进行交流。尽管听不懂,但它依然充满趣味。我们对这种陌生语言的认真态度激发了我们的想象,舞台上的我们试图将文字抛开,去感受剩下的是什么。

例如,我可以把自己分成两个人进行交流。在一个交通场景里,即便没有明显的内容,我们的对话仍然有其情感表达。台上的表演者可能通过细微的肢体动作、语气变化,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状态。即使我们对一个话题没有明确的意思,但认真说出这些话时,观众依然能感受到发生了什么。即兴表演的核心在于“行动反应”,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需要编造故事,反而要保持一种自然的流动。即兴的基础原则是“不要思考”,因为过多的思考会使我们失去反应的感受。我们在台上并不需要编故事,不要试图编造出比剧本更好的剧情。

我们的训练不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编剧,而是为了让你摆脱那些可能干扰判断的思维,比如逻辑思考和自我评判。即使在面对“搞砸”时,我们也要学会接受这种状况,并在此过程中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在即兴表演中,如果演出砸了,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坦然面对,再来一次。重要的是,我们要享受这种过程,庆祝每一次的尝试和失败,这样才能在舞台上创造出更自然、更真实的表演。通过不断的尝试,我们也会找到那些真正的朋友,他们是经历过考验、能够一起面对各种挑战的人。

他们被迫捆绑在一起,必须互帮互助,死亡就在他们身边。然而,他们活了下来,最终成了朋友。这种朋友一定是最铁的,因为你们曾一起经历过死亡。在现在的社会中,虽然没有战争,但最接近死亡的经历就是被射杀。因此,我们会觉得,最好的朋友是那些一起经历过“射死”的人。

那么,如何去经历这种“射死”呢?我们俩在舞台上花了五分钟演出了一场糟糕透顶的戏,观众的目光充满疑惑,似乎在问:“怎么会这么烂?”这时,我心里想到,没关系,我还有个朋友和我一起烂。这种感觉,正是那种与我一同经历过“射死”的朋友。这样的朋友,我们的关系一定会很好。

我经历过很多次试图搞笑但却半途而废的情况,次数多到让我对接下来的戏有一种佛系的态度——如果这场戏不好笑,那就算了,直接结束,继续下一个游戏。我们在这个剧团,每次大约演出一个半小时,演十几个小品。每个小品之间,我都会听到队友说道:“今天的观众不好,今天的观众不high。”经历过多次糟糕的表现后,我的心态逐渐变得成熟:糟糕的事情经历多了,自然就不会再觉得那么糟糕。

我想问你,在喜剧表演现场学到的抗挫折能力和抗压能力,对你现实生活有影响吗?在许多人看来,闫碧可能处于一个比较迷茫的时期,但从你自己的心态看,似乎并未觉得闫碧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或许是因为我主动选择了研毕,并为此付出了努力。关于研毕,我需要完成几件事情,比如,必须有超过10分的学分空缺,才能顺利毕业。如果学分未修完,就会扣住我的毕业证。

我清楚,我的目标是毕业,而不是仅仅为了修完课程。因为我之前有过转班,所以有些科目在原班里的学分现在不再适用,因此我需要进行学分的调换。我故意不去做替代课程,以显得有三分学分未修完,但实际上只要一掉了之后,学分就可以完成。为了让我自己的学分缺口更明确,我故意有一门期末考没考,就是为了留有这个学分空缺。

我有这样的需要,主要是因为我的未来学业规划,希望能多花一年去了解行业和体验这个领域。在我应该读大四的那一年,因为疫情影响,我花了太多精力在数学等困难的科目上,几乎没时间碰喜剧,导致那段时间我的心理状态也不太好,因为学数学真的是一种痛苦。此时,我在思考若想进入这个行业,最稳妥、最有可能的机会在哪里,但这让我错过了去年的秋招。

在我努力赶课业及研究喜剧期间,我意识到即兴与喜剧是我投放了很多精力的事情。尽管有些事情我不喜欢,但我仍愿意付出努力去做,然而在喜剧和即兴的表演中,我只要身处其中就会感到开心。我愿意继续追求这个爱好,哪怕要以工作来养活自己的梦。

大约在十几岁时,我就开始担心自己的思想会退步。社会上有如此多的观点,每一种都是一种思想,我该如何保证自己的思想不断进步,而不是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愚昧。后来,在高中时,我阅读了《防龙的宽容》,书中提到社会的进步体现在包容的提升。这让我思考,个人的思想进步难道不也是包容的进步吗?

我的个人思想是否进步,似乎与我能否聆听、理解和共情越来越多的人息息相关。至今,我觉得,唯有不断包容他人,才能判断自身思想是否在进步。在我接触到的艺术中,即兴表演是最包容的,无法再想到更包容的艺术形式,因此我选择了即兴。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闹剧场”,每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提供即兴表演体验课。如果你想与我一起玩,或许能在上海体验课上遇到我作为助教或主持人。我们也会在剧团的公众号上发布排练和近期活动,欢迎大家一起即兴、一起玩。

最后,如果你觉得这一期节目对你有所帮助,请为我们留言并点赞。我们会抽取一位听众,赠送蛋糕老师的一次免费即兴表演体验。节目到此结束,大家再见!